下列有关蜡烛性质或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下,蜡烛呈液态,不溶于水 |
B.常温下,蜡烛呈固态,易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
C.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D.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不能重新燃烧 |
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A. | B. | C. | D. |
往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氧化铜粉末,充分反应后,再向烧杯中继续加
入某种金属。实验过程中,烧杯中硫酸铜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不考虑其他因素对
烧杯中物质的影响)。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 从0到t 3,烧杯中水的质量不断增加 |
B. | t 1时与t 2时烧杯中物质总质量相等 |
C. | 加入的金属一定是银 |
D. | 从t 3到t 4,硫酸铜质量变化可通过置换反应实现 |
如下图所示,将足量的某铁粉用水均匀地粘在试管内壁上,将试管倒立在装有水
的烧杯中。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试管内液面缓慢上升。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水能进入试管的最大体积约为试管容积的1/5 |
B. | 该铁粉在试管内发生了氧化反应 |
C. | 这一实验可以验证空气的组成不是单一的 |
D. | 如把该铁粉改为木炭粉,两者的现象完全相同 |
氯化铵和硫酸钠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从图中获取信息正确的是
A. | 20℃~40℃,氯化铵的溶解度大于硫酸钠 |
B. | 两种物质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
C. | 45℃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
D. | 将50℃的硫酸钠饱和溶液降至20℃,始终没有晶体析出 |
近期,英国科学家造出"干水"。"干水"的每个颗粒内部是一颗水滴,外层是二氧化硅。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 | 水与二氧化硅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干水" |
B. | "干水"是混合物 |
C. | 每个颗粒的"干水"中只含有一个水分子 |
D. | "干水"与干冰成分相同、状态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