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历史上的文化交流,今天的经济全球化,使文化的扩散一直沿续。回答8—9题。
目前,我国已加入WTO,我国的企业为争取国际竞争力,学习外国的技术及管理措施等,这种管理经验等的传播属于(   )

A.等级扩散 B.刺激扩散 C.传染扩散 D.迁移扩散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唐僧取经,传播佛教是等级扩散
②外语培训班教授外语是传染扩散,属于扩展扩散的一种形式
③文化现象由许多文化系统构成
④文成公主入藏教会藏族人农耕技术,加强了汉藏间文化联系,这种现象属于迁移扩散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影响工业区位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每年的5月5日或6日为“立夏”。人们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生长旺季的一个重要节气。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下列节气中,与2014年立夏(5月5日)时上海的昼长最接近的是

A.立春(2月4日前后) B.处暑(8月23日前后)
C.大暑(7月23日前后) D.立秋(8月8日前后)

在“立夏”前后,我国最可能出现“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景观的是

A.南岭以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华北地区

读我国江淮地区降水量(实线)与蒸发量(虚线)的季节变化曲线示意图(下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甲时段内,该地区常受

A.极地大陆气团控制 B.赤道气团控制
C.准静止锋影响 D.亚洲低压控制

乙时段内,该地区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小麦播种 B.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C.伏旱 D.白昼时间渐长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山脉属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甲地形区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荒漠化
C.盐碱化 D.沙尘暴

河流在乙处附近流量减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降水量减少 B.农业灌溉用水过多
C.植被较少 D.蒸发量增大

积雪深度指积雪的表面到地面的垂直深度。回答下列各题。
下列因素中与积雪深度呈正相关的是
①降雪量②气温③纬度④风速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③

下列地区最不适宜建设滑雪场的是

A.阿尔卑斯山脉北麓 B.日本西海岸山区
C.大高加索山北麓 D.喜马拉雅山脉南麓

我国东北地区季节性积雪融化,形成对河流径流的补给主要发生在

A.3-5月 B.7-8月
C.10-11月 D.12-1月

有关①、②两地所在国家的正确叙述是

A.两国最大的城市均是本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B.两国都属于发展中国家
C.①地所在国家是世界上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
D.②地所在国家大豆出口量居世界首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