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指出:“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为国际力量的对比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扩大起来的其他中心力量的挑战。”对于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
A.两极格局至今稳定 |
B.其他中心力量包括日本、俄罗斯、中国、欧盟等 |
C.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指的是苏联解体 |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已经形成 |
“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关于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A.三幅图共同反映了君主专制在逐步加强 |
B.三幅图共同反映了中央集权的逐步加强 |
C.三幅图共同反映了封建国家的发展 |
D.三幅图反映了地方政权的自主性逐步提高 |
欧阳修说:“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又糊名、誊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厚薄于其间。”这表明宋代对科举制的发展主要表 现在()
A.增加录取数量,巩固中央集权制度 |
B.降低报考要求,扩大官吏人才来源 |
C.完善考试程序,体现公平竞争原则 |
D.革新考试内容,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
元代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行省处理政务实行的是群官负责,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协助或制约。元代行省实行这种权力运行机制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 B.分化地方权力 |
C.妥善处理各民族之间关系 | D.提高行政效率 |
散在郡县的侯国尽可能地利用自己有限的职权,招徕流亡,增殖户口,奖励开荒,以图增加地税收入。许多侯国的户口迅速增长,远远超过了侯国以外郡县直接控制地区的增长。这说明()
A.封国制度整体上要优于郡县制度 |
B.强大的经济实力是王国问题形成的根源 |
C.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的发生是必然的 |
D.地方自主权的扩大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
“办理军机处大臣(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京堂内特简,无定员),掌书谕旨,综军国之要,以赞上治机务”。这段史料表明军机处()
A.位高权重,办事效率高 | B.适应了加强皇权的需要 |
C.对皇权形成了一定的制约 | D.扩大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