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的积极意义在于
| A.使中华文化始终处于世界文化的最前列,在世界文化中居于统率地位 |
| B.同化了其他民族文化,使中华文化更加发扬光大 |
| C.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
| D.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
2008年8月8日 ,北京奥运会开幕的夜晚,全球几十亿电视观众聆听三千儒生吟诵中国先哲孔子的名句——“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与此同时,三种字体的巨大汉字“和”依次呈现。上述材料符合我国外交政策的内容,具体体现为
| A.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 B.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
| C.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 | D.外交政策的宗旨 |
从监督体系上看,对国务院具有外部监督职能的中央国家机关有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B.国家监察部和国家审计署 |
| C.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2008年7月,广东省一些相对发达的地区如东莞、番禺等,在全国率先发放“民生红包”(给当地低保户、五保户、优抚对象等低收入者发放“千元红包”),开创了我国福利改革的先河。这一举措
| A.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 B.体现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
| C.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 | |
| D.是对社会保障制度中最基本、最核心内容的完善 |
下列关于中华文化包容性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对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功不可没 | B.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
| C.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 D.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为了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所谓改革是指
| A.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 |
| B.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
| C.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
|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