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 A.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 | B.戏曲之祖生旦净丑曲苑奇葩 |
| C.元末初创京城献戏声名鹊起 | D.四大徽班康乾京化独领风骚 |
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部分内容:“第二条,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代表帝国……;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上述材料最能表明()
| A.德国本质上仍然是专制主义特色国家 |
| B.完善的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在德意志确立 |
| C.帝国宪法的立法依据是普鲁士宪法 |
| D.帝国宪法巩固了德意志统一的成果 |
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据此可知,导致上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差异明显 |
| B.中西方传统文化不同 |
| C.启蒙及现代化的原动力不同 |
| D.中西方政治制度不同 |
读1982-2005年南京家庭户规模构成(%)表,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 A.小家庭式样趋于单一化 |
| B.大家庭逐渐消失 |
| C.家庭规模不断缩小 |
| D.家庭观念日益淡薄 |
文革结束后,中共领导人逐渐认识到,由于资本主义在现代中国历史上的失败,社会主义时期依然存在着前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生活方式,从而使 “封建主义的残余”而不是资本主义成为中国现代经济的发展、因而也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这表明()
| A.中共探索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
| B.“文革”后党内仍有左倾错误 |
| C.封建主义制度是新中国发展的最大障碍 |
| D.社会形态的演进是不可跨越的 |
1961年5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作关于压缩城市人口的报告。他说,解决粮食问题的根本办法,是从城市压缩人口下乡,就是人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据统计全国在大精简中精简下来的近2 000万职工中,有67%的职工回到了农村。这一现象表明了()
| A.国家城镇化战略的大力推进 |
| B.国民经济结构面临重大调整 |
| C.初步探索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 D.工业建设以农业发展为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