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其原因是: .
(2)点燃蜡烛A,调节蜡烛B的位置,直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 时,蜡烛B的位置即为蜡烛A的像所在的位置;选取两段完全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如果将点燃的蜡烛远离玻璃板,则像将 玻璃板(选填“远离”与“靠近”).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小东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时间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时刻: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所用的测量工具是 和 .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填“陡”或“缓”)些.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BC= cm,tBC= s,vAC= 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导致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
为了探究如图1所示的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与支路的电流关系,小明选用了实验器材,按下面的方案进行了实验.
(1)按电路图链接实验器材.
(2)把电流表分别接到电路中的A、B、C处,测出各处的电流,填入表中:
A处电流IA/A |
B处电流IB/A |
C处电流Ic/A |
0.2 |
0.2 |
0.4 |
①小明连接了如图1所示的电路是测量电路中 (选填“A”或“B”)处电流.
②为了测量电路中C处的电流,只需要在所示电路上改接一根导线.请你在图2中将需要改接的导线上打“×”,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成需要的电路.
(3)分析实验数据,小明得出结论: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是支路电流的两倍,即IC=2IA.
①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 (选填“可靠”或“不可靠”),你的判断依据是 .
②小华认为小明的实验方案需要改进,她的改进方法是 ,在表格中记录数据后,下一步应该做的 .
为了比较甲乙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
a.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等体积的甲乙两种液体
b.用温度计分别测出甲乙两种液体的初温
c.在两个烧杯中分别装入功率相同的电热器,且加热时间相同
d.用温度计分别测出甲乙两种液体的末温
请解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a、b、c、d四个实验步骤中,存在错误的是步骤 (填写步骤前的字母),该步骤中错误的内容应改为 ;
(2)步骤c中“加热时间相同”是为了使甲乙两种液体 ;
(3)如图是甲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若将液体甲和液体乙加热相同的时间,则液体 温度升高得快,甲乙两种液体的比热容的大小关系是c甲 c乙.
在“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速度的关系”实验中,小明的实验设计方案是:让同一小球分别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撞击水平面上的同一木块,看哪次木块被推得远,如图所示.
(1)小明设计的实验是探究小球的动能大小与 的关系.
(2)让小球从不同高度滑下是为了 .
(3)实验中通过观察 来比较动能大小的.
(4)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5)假如图中的水平面绝对光滑,则用图中装置 (选填“能”或“不能”)进行探究动能大小的实验.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如图a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旋(选填“左“或“右”).
(2)如图b所示,在A位置上挂两个相同钩码,应该在B位置挂上 个同样的钩码,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3)如图c所示,弹簧测力计由竖直方向逐渐向左转动,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使用杠杆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如图d所示,下列杠杆能够省距离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