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小题。(14分)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⑵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⑶,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文章开头在写鲁镇酒店的格局之后,写“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房子里“慢慢地坐喝”作者在孔乙己出场之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本文用字准确,请根据下面的要求回答用词的妙处。(4分)
(1)“便排出九文大钱”一句中“排”字对刻画孔乙己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
(2)“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一句中的“绽”字十分传神,结合文义,谈谈它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分)
品味文中画横线的三个句子,根据提示概括回答后面的问题。(3分)
(1)第1句(“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
集中而概括地写出了孔乙己的                                 。(1分)
(2)第2、3句(“他身材很高大……也没有洗”)肖像描写形象地刻画出了孔乙己是一个                                       的形象。(2分)
“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这里的“窃”和“偷”在意思上是否相同?孔乙己为什么会这样说?(2分)
上文中不止一次写到酒客们对孔乙己的嘲笑和讽刺,你怎样看待他们的这些言行?请就你的理解简要谈谈你的看法。(2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一篇议论文(共5分)
①“从容淡定”这词耐人寻味,意思是“从容于心,淡定于行”。作为人的一种情怀和精神境界,古已有之。
②古往今来,中华民族的圣贤先哲、仁人志士,都对“从容”和“淡定”作出了自己的诠释。孟子的“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诸葛亮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等等,无不表现出“从容”和“淡定”的心性情怀。
③从容包含着从大、从深、从远之意;从容也是一种自由,是人生主体的自我解放,是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从容不迫”地不断迈进。
④淡定就是一种修养。仁而无忧,仁而无惧,实事求是。心怀坦荡,兰心傲骨。淡定也证明一种能力——深思熟虑以扬长避短,内省自知以有进有退,这也是大智大勇之人的明智选择。
⑤淡定是一种真正的领略和彻悟。表现为“八风吹不动”。所谓八风就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世间八法,并非说“东西南北八面来风”。“八风吹不动”,意思是说: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别人称赞还是诽谤,都能安然不动,泰然处之。
⑥能否做到“从容淡定”,多半是性格使然。有人天生就是“悠着来”,遇事比别人慢半拍;有人与生俱来就是“风风火火”,容不得一丁点儿耽搁。这在管理学上叫EQ,也就是所谓的情绪智商。但能否真正做到“从容淡定”,更关乎后天修养。时下,浮躁、浅薄、目光短浅、急功近利之风还存在,有些人一心想着不付出或少付出却期待大回报,所以办起事来恨不能急吼吼、风火火地让满世界都知道,同时暗中还斤斤计较着什么,都想如古话所说的“早出一扁担,晚归柴满仓”,谁都不想为那巍巍青山做点儿什么。说到底,还是缺失“从容淡定”的健康心态。
⑦近代胡适是公认的渊博学者,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他治学有两个主要领域,一是中国哲学史,一是中国文学史,都可说开一代新风,功不可没。他还是新“红学派”——考据派的创始人,可以说是将小说纳入了学术研究正轨的第一人。
⑧就是这样的一位中华文化巨匠,无论在什么状态下人们怎么看待他,他始终都坚持“从容淡定”。他有一句名言:“这个世界乱纷纷,先把自己铸炼成器。”
——选自《杂文月刊》(有删改)
请概括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请分析文章第⑥段画线句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阅读下面一篇说明文(共4分)
条纹蜘蛛的巢
①蜘蛛在母性方面的表露甚至比猎取食物时所显示的天才更令人叹服。它的巢是一个丝织的袋,它的卵就产在这个袋里。它这个巢要比鸟类的巢神秘,形状像一个倒置的气球,大小和鸽蛋差不多,底部宽大,顶部狭小,顶部是削平的,围着一圈扇蛤形的边。整个看来,这是一个用几根丝支持着的蛋形的物体。
②巢的顶部是凹形的,上面像盖着一个丝盖碗。巢的其它部分都包着一层又厚又细嫩的白缎子,点缀着一些丝带和一些褐色或黑色的花纹。我们立刻可以猜到这一层的白缎子的作用,它是防水的,雨水或露水都不能浸透它。
③为了防止里面的卵被冻坏,仅仅使巢远离地面或藏在枯草丛里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一些专门的保暖设备。让我们用剪刀把包在外面的这层防雨缎子剪开来看看。在这下面我们发现了一层红色的丝。这层丝不是像通常那样的纤维状,而是很蓬松的一束。这种物质,比天鹅的绒毛还要软,比冬天的火炉还要暖和,它是未来的小蜘蛛们的安乐床。小蜘蛛们在这张舒适的床上就不会受到寒冷空气的侵袭了。
④在巢的中央有一个锤子一样的袋子,袋子的底部是圆的,顶部是方的,有一个柔嫩的盖子盖在上面。这个袋子是用非常细软的缎子做成的,里面就藏着蜘蛛的卵。蜘蛛的卵是一种极小的橘黄色的颗粒,聚集在一块儿,拼成一颗豌豆大小的圆球。这些是蜘蛛的宝贝,母蜘蛛必须保护着它们不受冷空气的侵袭。
⑤那么蜘蛛是怎样造就这样精致的袋子的呢?让我们来看看它做袋子时的情形吧!它做袋子的时候,慢慢地绕着圈子,同时放出一根丝,它的后腿把丝拉出来叠在上一个圈的丝上面,就这样一圈圈地加上去,就织成了一个小袋子。袋子与巢之间用丝线连着,这样使袋口可以张开。袋的大小恰好能装下全部的卵而不留一点空隙,也不知道蜘蛛妈妈如何能掌握得那么精确。
⑥产完卵后,蜘蛛的丝囊又要开始运作了。但这次工作和以前不同。只见它先把身体放下,接触到某一点,然后把身体抬起来,再放下,接触到另一点,就这样一会儿在这,一会儿在那,一会儿上,一会儿下,毫无规则,同时它的后脚拉扯着放出来的丝。这种工作的结果,不是织出一块美丽的绸缎,而是造就一张杂乱无章、错综复杂的网。接着它射出一种红棕色的丝,这种丝非常细软。它用后腿把丝压严实,包在巢的外面。
⑦然后它再一次变换材料,又放出白色的丝,包在巢的外侧,使巢的外面又多了一层白色的外套。而且,这时候巢已经像个小气球了,上端小,下端大,接着它再放出各种颜色不同的丝,赤色、褐色、灰色、黑色……让你目不暇接,它就用这种华丽的丝线来装饰它的巢。直到这一步结束,整个工作才算大功告成了。
(节选自法布尔《昆虫记》)
条纹蜘蛛的巢在外观上有什么特点?请阅读全文简要作答。
请说说第③段中“安乐窝”这个词语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题目
牵挂
吕秀芬
冬天的阳光浅浅淡淡的落在桌上,几根干枯的枝条在浅浅的光线里不声不响地摆动,似丝丝缕缕的烟雾,明明灭灭。于是就有缕缕的心事,悄悄地爬进爬出。其实,在许许多多这样的日子里,就有许许多多牵牵扯扯丝丝连连的牵挂如蜂蝶般扑来……
好几年前的那个下午,忍着痛彻骨髓的苦痛,从心上摘下一个小生命,同时,也把心智给了他。从此安闲静谧的日子被切割得零零碎碎,平平庸庸。倚床读书的雅兴被夺走了,对一页页稿纸的依恋给挤没了,无论怎样焦躁,无论怎样努力,始终抛舍不下那双不掺任何杂质的黑眼睛而依傍依恋于自己的心的沃野。无一日不记挂着书呀笔呀,而又无一日不被尖利的哭声揪回,心便被牵来扯去。于是,坏心情一个接着一个串连起来,如和尚手里的念珠。
于是,狠狠心,在他刚满两周岁的那天,如一个“包袱”般把他推到幼儿园阿姨的怀里。即刻,心便交给了天蓝地远,真想欢欢实实地打个滚儿,一头扑进属于自己的自由。
怎么都没有想到,要重新走进从前的无羁无绊己是不可能了。刚坐进办公室,心便被一根无形的线牵动了一下,于是,推给阿姨那一刻孩子使足力气的哭声清晰起来,甚至能够想象他是怎样挣脱阿姨的怀抱而显出痛苦无奈的样子,就坐不住了,趁中午孩子午睡时几次去幼儿园趴在窗子上偷偷地瞧。一次被阿姨给“捉住”,站在阿姨面前,竟无法掩饰无法言语,如孩子般哭了起来。
心不再完完整整属于自己而同时也属于另外一个生命。
日子如针针线线,串连起烦烦恼恼琐琐碎碎。终于是觉得累,不愿总跟在他的后边絮絮叨叨怎样的不听话,刚刚收拾完的屋子又弄得一团糟。寒假来时,打算把他“遣”回乡下他奶奶家。他也欣然,临走时竟冒出一句令人感动不己的话:我走了,也让你省心几天。我也欣然,我将重新归于清静。
带了足够的吃的,无一不想得周到。把他送到车上,站在车下却不敢面对他,怕那瞬间的交流勾引出心底的灼热。突然记起几天前他曾跟我要钱买糖葫芦,急忙跑出车站,街上竟没有一个卖糖葫芦的,往日如戟般交叉于街两旁的糖葫芦都哪儿去了,莫名地恨起卖糖葫芦的。跨进一小店,来不及选择,买了包红红绿绿的糖果,平时是绝不许他多吃糖的。车己启动了,顺着车窗通过几只手把糖递了过去。
晚上下班回到家,坐在沙发上,无心思做任何事情,只是一遍遍体味往日进门时有个身影扑面而来的感觉。屋子有些暗了,且有些空旷,觉得心无着无落没有一个合适的地方安放。十年前,我从母亲身边走开时,她也如今天的我一样无法把心存放进来吗?我离母亲是千里之遥,是十年之隔,而孩子离我仅仅是百里的乡下,一个寒假而己。母亲思念我是在端起碗筷之时,是在睡梦醒来之时,是在日出日落之时。当她因了我而灵魂无法安宁时,当她站在矮墙边独自品味那遮天遮地的苍凉时,她是望着远处的云还是望着远处的山……
我想,能够离开母亲的是孩子,而永远离不开孩子的是母亲。(选自吕秀芬散文集《无边的早晨》,作家出版社)
作者所写“牵挂”的内涵非常丰富,请你说说本文都写了哪些“牵挂”。
文章详写了两个事例来表现“牵挂”之痛、“牵挂”之深。请各用一句话概括每个事例的内容。
读第7段,再联想朱自清先生《背影》中“父亲”过铁路买橘子的情景,请你先谈谈它们在情节上的相同之处,再说说语言表达上的共同点。
①情节上的相同之处:
②语言表达上的共同点:
品析语言。
(1)于是就有缕缕的心事,悄悄地爬进爬出。(用“爬进爬出”写心事,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于是,坏心情一个接着一个串联起来,如和尚手里的念珠。
联系生活实际,结台对本文的阅读感悟,请你谈谈对结尾画线句子的理解。(5分)

快乐取决于心态
佟晨绪
 ①那天在书店看到一本米勒博士和米尔博士著作《快乐是一种选择》的书,翻来看了很久,书中从多种角度阐述了快乐对于人生的重要性,从多个方面告诉我们,人要想获得快乐,就应该抱有种淡看云卷云舒、庭前花开花谢的超脱心态。
 ②在这个细观瞬息万变、诱惑四伏的当下社会,为人处世正需要我们保持这种平淡沉稳的心态。斯宾诺莎曾说:“快乐是一个人从较小圆满到较大圆满的过渡;痛苦是一个人从较大圆满到较小圆满的过渡。如果我们选择紧紧抓住痛苦不放,那么快乐就永远不会到来。”
 ③其实我们都知道,快乐是我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于里于外表现出的一种正常回应;是没有钱财多或少的定位;没有房屋面积大或小的标准;没有职位高或低的标尺衡量;没有春夏秋冬的暖凉之分;没有男女老幼之别,更没有雅俗傲庸之辨。雅人有雅兴,俗人有俗趣。无论富与贫、官与民,都各有其乐。锦衣玉食也好,粗茶淡饭也罢,这些都是为心性满足而快乐。
④快乐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洒脱的人生境界,是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但并非人人都能做到洒脱自如,有的人过于拘谨就无法洒脱,有的人过于张扬自我不懂洒脱。其实,洒脱应该是那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顺境不高傲、逆境不萎靡豁达的精神境界。形象地说,洒脱就是一桌风味各色的佳肴,酸甜苦辣涩俱全。如果我们不会品味与享受,就体会不出佳肴的独特风味所包含的幸福快乐,更体会不出人生多姿多彩的美好况味。
⑤古今名人中,能真洒脱者大有人在,唐朝有诗仙之称的李白因小人进谗而“赐金放还”。一友人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痛惜,于是不惜金钱设宴为他饯行。而面对金樽美酒、玉盘珍馐,诗人吟出了这样的千古名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乐观诗句。那种不向命运屈服的抗争精神以及睥睨天下的洒脱傲气,使《将进酒》成为后人称颂的千古名篇。⑥诗人刘禹锡,因革新遭贬谪,但却不为那些压力所阻,仍然以顽强精神与政敌相抗争,写出“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他以潇洒豪放的人生态度,超过“巴山蜀水凄凉地”,坚守“二十三年弃置身”的人格,最终迎来仕途上崭新的篇章。
⑦伟人有伟人的洒脱豪迈,百姓也有百姓的快乐。洒脱与快乐对于我这平常小人物来说亦是如此光鲜与壮美。面对繁杂而平淡的生活,以一种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洒脱飘逸去面对去感悟,不失为一种超然的快意。忙碌时,用一种独特的人文品格为事业迎来送往是快乐,用一双勤劳的手为家人洗手做羹也是快乐;闲暇时,捧一杯香茗,慢慢地品尝那淡淡的清香;捧一本书,慢慢吸取它的滋养;听一首乐,用情享受心灵天堂更是快乐!
⑧其实,快乐很实际,洒脱也很简单,它就藏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去选择、去感受,就会时时体味到那份快乐的滋味。毕竟,世上没有绝对幸福的人,只有不肯快乐的心。(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阅读全文,说说作者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4分)
请根据本文的内容加以概括:人如何才能获得快乐?(4分)
文章第5段说“古今中外.能真洒脱者大有人在”,可作者在行文时只举了古人事例,谓你为他再补写一个当今时代名人的事例,使论证更有力.(4分)
联系实际,结合对本文的阅读感悟,谈谈你对文末画线句子的理解。(5分)

陕北的山祁玉江
①陕北真是一个神奇而美妙的地方。说它神奇而美妙,并不只是因为它的地下埋藏了多少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富集的矿产资源,也不只是因为它的地上盛产了多少瓜果梨枣、五谷杂粮等绿色食品,更不只是因为生于斯长于斯的那些纯朴善良的山民们和世世代代涌现出的英雄人物,而更多的则是因为它的山——神奇而美妙的陕北的山!
②我常常怀疑造物主将世界上所有的山都堆在了地球的这一隅,使陕北成了山的世界、山的海洋!抬头是山,低头也是山;吃的是山,住的还是山。山是生存在这片广袤大地上的人们的物质和精神寄托,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源泉。
③我生在陕北,长在陕北,曾经和陕北的山零距离地亲吻过。在这茫茫的大山深处,我扶过犁,拾过粪;吞过糠,咽过菜;淌过汗,流过泪。一切都是那么无助,那么渺茫。我对生我养我的陕北的山,鄙视过,厌倦过,一度竟然埋怨起我的祖先为什么不把自己定居在广阔的平原上、浩瀚的大海边、秀丽的江南间,而偏偏要将家安在这贫瘠清苦偏远落后的千山万壑中,使得日后的子孙们在这里永远地受苦受难,千回百转走不出大山,享受不到山外精彩世界的生活!我甚至怨恨大山,诅咒大山,盼望有一天天崩地裂,将这茫茫大山夷为平地;或者乞求上苍有朝一日将这些绵绵山峦搬到天的尽头,使这里的人们再也不要受苦受难了。
④但是现在想来,我那时是多么的无知,多么的任性,多么的忘本!如果当初没有汲取大山的营养,没有经过大山的磨砺,没有遵循大山的教诲,我不可能体格健壮、意志顽强,更不可能走出大山。
⑤当你登上高高的山巅,举目四望,视野所及,苍苍茫茫,一望无际。那数不清的梁峁,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像条条巨蟒,像只只雄狮,像头头大象,像个个巨人……盘踞在这广袤的黄土高原上,正蓄势待发。那层峦叠嶂的山脉,仿佛是大海的波涛,一浪接着一浪,汹涌不退,大有排山倒海之势。总之,任凭你怎么想象,想象什么就是什么。
⑥陕北的山胸襟开阔,无私无畏,可以容纳世界的一切,包容人间万象。如果你走错了路,做错了事,它并不记恨你、抛弃你,依然像慈祥的母亲一样,紧紧地把你揽在怀里,教育你、鼓励你、引领你重新振作精神,在人生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夜晚,睡在大山里就像睡在慈母的怀抱一样,是那样的温馨,那样的甜蜜。
⑦如果你坐在高高的山巅,细细地观察,认真地品味,这广袤的高原就像一泓清澈的湖水,一尘不染。没有喧闹,没有嘈杂,一片寂静,远处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狗吠、鸟叫、机器声,升腾起几缕袅袅炊烟,使空旷寂静的大山显得更加静寂。如果你疲惫了,烦恼了,不妨走进大山,走上这高高的山梁,在那儿坐一坐,歇一歇,躺一躺,吸一吸清新的空气,接受一下山风的抚摸,你的精神会顿时为之一振,心灵得到了净化,一切疲倦和烦恼早已抛到九霄云外,蓦然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
⑧我忽然明白了,陕北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为什么走出了像李自成、刘志丹、谢子长这样的无数英雄豪杰和革命志士;为什么产生了那么多悲欢离合的动人故事和百唱不厌的像《走西口》、《东方红》等信天游歌曲;为什么毛泽东主席将长征的落脚点、抗日战争的出发点、解放战争的总后方选在了陕北,而且在这里一住就是13年;为什么陕北人是那样的豪放,那样的纯朴,那样的勤劳,那样的坚强!
第①段画横线部分强调的重点是什么?
结合具体语境,回答下面的问题。
睡在大山里,为什么“就像睡在慈母的怀抱里一样”,让人感到“温馨”而“甜蜜”?
本文的语言富有特色,请以第⑦段为例,自选角度进行赏析,不少于30字
比较阅读第⑤段和下面的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刘成章《安塞腰鼓》)
陕北的山与“安塞腰鼓”给人哪些相似的感受?
文章第③段写对山的鄙视、厌倦和怨恨,有什么作用?
结尾的四句“为什么……”,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感悟?请联系全文加以概括。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