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用现代汉语译出下列两句话的意思。(每小题1分,共2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干里也。
(2)策之不以其道。
千里马有什么特点?(用原文回答)(  1分 )
表明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原因的是哪句话?
(  1分 )
“才美不外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  1分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的恶果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  1分 )
第二段哪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的强烈谴责? (  1分 )
找出第三段中的中心句。(  1分 )
文章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            ”,而以“千里马”喻指             ,以“伯乐”喻指              ,讽喻和抨击的社会现象是                                     。(  4分 )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1)有佳肴 ()(2)曰()
(3)学半()(4)不知其也 ()
下列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知其也 B、虽有嘉C、教然后知 D学
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学完本课后,对你的学习生活有哪些启发呢?请结合自身实际具体谈一谈。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曰:“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解释加点词的意义。
①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细柳②已而细柳军
③军士吏被甲,兵刃④先驱曰:“天子至!”
翻译句子。
①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②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皇上劳军两次不得入,“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才“按辔徐行”,从这里可看出什么?这些与表现周亚夫有什么联系?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⑴惟吾德()⑵尝余核舟一()
⑶湖中焉得有此人()⑷晓雾将()
⑸便向路()⑹引凄异()

文言文阅读
河中石兽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④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河中石兽》选自《》,作者是,朝代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6分)
⑴一寺河干()⑵山门于河()
十余岁()⑷知其一()
(5)数小舟()(6)不亦乎()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翻译:
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翻译: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3分)

比较阅读《桃花源记》(节选)与《记承天寺夜游》,完成7~10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仿佛若有光( )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无与为乐者( )
相与步于中庭( )
下面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具答何陋
B.遂外人间隔 选贤
C.欣起行 屋舍俨
D.念无与乐者 不足外人道也

翻译句子。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甲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乙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