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由热衷政治到潜心办学的主要原因是( )
A.各诸侯国统治腐败 | B.自己的政治主张遭到冷遇 |
C.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 D.办学可以得到丰厚的回报 |
1982年《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中记载:“目前,全国农村已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集体经济要建立生产责任制也是长期不变的。”这一记载说明我国
A.全面推行包产到户的责任制 | B.继续坚持农业集体化道路 |
C.改造了农村的基层政权机关 | D.正在变革传统的经济体制 |
下表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表中信息说明
年份 |
1960年 |
1970年 |
1980年 |
1990年 |
2000年 |
高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
40% |
38% |
36% |
34% |
31% |
中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
28% |
34% |
43% |
37% |
36% |
低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
22% |
27% |
37% |
36% |
43% |
A.中低收入国家完成工业化 B.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多极化
C.科技革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D.南北贫富差距逐渐缩小
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曾发表演说:“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我们相信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这一言论表明美国
A.在经济领域宣传意识形态 | B.直接与苏联展开敌对斗争 |
C.正式开始实施其遏制理论 | D.企图掌握全世界经济霸权 |
“如果不在工业和农业之间实行系统的商品交换或产品交换,无产阶级和农民在从资本
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就不可能建立正确的关系。”这反映了苏俄政府认识到
A.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排斥商品交换 | B.商品交换对巩固工农联盟的重要作用 |
C.商品交换是过渡时期的权宜之计 | D.商品交换有助于推进农业集体化 |
1919年7月5日,武昌中华大学教师恽代英在日记中写道:“罢课放学,究竟于工商界及一般平民颇生影响,此事实也。……今本危急存亡之秋,……今日群众,本渐有平民思想之觉悟,正可引势利导。”这一材料说明
A.新文化运动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 B.民族危机加深刺激了公民意识的觉醒 |
C.北洋政府遏制学潮遭到全民反对 | D.部分知识分子认识到群众力量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