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启蒙思想家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思想分歧,特别是卢梭……与伏尔泰,可以说是形同水火、势不两立。”卢梭与伏尔泰对立的最主要表现是
| A.是否信仰上帝 | B.代表不同阶级利益 |
| C.倡导不同的政体 | D.对私有财产态度不同 |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葸Xi:畏缩),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尖刻伤人)”对这段话不正确的理解是
| A.要用礼来加以节制,加以中和, 这样才能使言行合度,符合社会规范。 |
| B.与“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的思想基本一致 |
| C.“不学礼,无以立”,认为礼是个人修养的落脚点。 |
| D.反映了孔子仁的思想 |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孔子认为应该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否则人民无所适从 |
| B.孔子认为周“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 |
| C.孔子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
| D.孔子认为“礼”和刑罚相对立的 |
柏拉图心目中理想国家的统治者应该是
| A.公民推选出来的贤士 | B.战场上克敌制胜的勇士 |
| C.仁慈而有权威的贵族 | D.富于理性和智慧的学者 |
百日维新期间,普通绅民纷纷上书,据康有为记载:“至有野民渔人上书,纸用二尺条长,称及皇上亦不抬头,上亦一笑置之。”这说明
| A.中国下层人民对光绪皇帝不尊敬 |
| B.许多上书没有遵照奏折格式,人民急需教育 |
| C.新政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激起资产阶级和普通民众参政热情 |
| D.光绪皇帝比较通情达理 |
《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
|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强 | B.改革了封建体制 |
|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