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图是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河段水能资源丰富,是修建电站大坝的理想地点 |
B.②处地貌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
C.该区域在6、7月份进入梅雨季节 |
D.从③至④自然带的变化反映了垂直地域的差异 |
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
B.瓦斯爆炸和井喷事故 |
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
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
读图9,回答19~20题。若图9表示某城市的风频,从大气环境角度考虑,住宅区最好布局在该城市的
A.东南部 | B.东北部 | C.西南部 | D.西北部 |
若图9表示地租等值线,O点表示市中心,则造成该城市东北部和西南部地租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A.西南部交通通达度高 | B.东北部风景名胜区 |
C.西南部知名度高 | D.东北部工业发达 |
读“某工业地域生产示意图”(图8),回答17~18题。对该工业地域形成影响较小的是
A.煤炭 | B.交通 | C.铁矿石 | D.市场 |
该地域工业生产联系的突出优点是
A.增加产品产量,提高产品质量 | B.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降耗减排 |
C.减少劳动力数量,降低劳动成本 | D.节约运输费用 |
读我国某省人口数值统计表(表1),回答15~16题。
表1
第Ⅰ阶段 |
第Ⅱ阶段 |
第Ⅲ阶段 |
|
城市工业状况 |
以乡镇企业为主 |
大量装配、加工型外资企业进入 |
鼓励外企和民企发展;制定较高的企业准入“门槛”;动员一些早期进入的企业转产或迁往苏中、苏北、安徽等地 |
郊区土地利用 |
我国重要商品粮棉油基地的组成 |
粮棉需从东北、苏北等地调入;蔬菜、花卉、瓜果种植面积扩大,部分出口 |
许多农民出租土地,或建简易房出租;粮食基本从外地调入,蔬菜、花卉,瓜果和副食品也部分从外地调入 |
据表1可以推论:1990-2010年,该省
A.家庭户数呈减少趋势 | B.社会负担明显加重 |
C.城市化速度逐渐加快 | D.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上升 |
导致上题问题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家庭观念变化 | B.医疗卫生事业进步 |
C.人均GDP快速增长 | D.老龄化人口比例增大 |
图7表示地壳循环模式,图中序号表示风化与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变质岩、岩装岩、沉积岩和岩浆。读图回答13~14题。图中有可能找到石油、天然气的岩石是
A.① | B.② | C.④ | D.⑤ |
能反映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成因的序号是
A.① | B.② | C.④ | D.⑥ |
读我国部分省区某外力侵蚀作用统计图(图6),回答10~12题。图6所示的外力是
A.流水 | B.海浪 | C.冰川 | D.风力 |
图6中,强度侵蚀面积最大的是
A.内蒙古 | B.甘肃 | C.青海 | D.新疆 |
新疆的轻度侵蚀和剧烈侵蚀都很突出,是因为
A.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 B.地域广阔,距冬季风源地较近 |
C.自然环境的垂直差异显著 | D.自然环境的南北差异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