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我国的世界遗产中,全部属于自然遗产的是:
A.泰山、黄山、龙门石窟 |
B.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泰山、长城 |
C.北京故宫、庐山国家公园、平遥古城 |
D.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
哈尼族主要聚居在红河、澜沧江沿岸和无量山、哀牢山地带。他们勤劳勇敢,善于开垦梯田。下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生态系统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该生态系统中,森林的功能是()
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②净化地表径流
③防风固沙、保护农田④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该生态系统中村寨都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这是因为()
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 |
B.可以避免洪涝灾害 |
C.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 |
D.可以观赏梯田美景 |
在所列的哈尼族文化习俗中,对农业生态起着重要促进作用的是()
A.新年祭祀树神 | B.长街酒宴庆新年 |
C.稻田养鱼 | D.土司制度 |
下图为黄河部分河段示意图,据图中所提供的的信息,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关于A、B两河段水文、水系特征及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A河段水量小于B河段,但水质要好于B附近河段
B.A河段附近农耕区农业用水最大,所以水量小
C.B河段径流量明显增大,因为有众多支流注入
D.B河段工农业及生活废水排入量大,所以水质更差 甲、乙两地目前主要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A.甲以水土流失为主,乙以荒漠化为主 |
B.都以水土流失为主 |
C.甲以荒漠化为主,乙以水土流失为主 |
D.都以荒漠化为主 |
土壤盐碱化是图示平原地区发展种植业的障碍,其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
B.春季气温升高快,蒸发旺盛 |
C.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
D.过度放牧,水土流失严重 |
下图是我国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四大河的水量平衡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图中反映松花江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②河流径流量最小,最主要原因是()
A.流域面积小 |
B.河流长度最短 |
C.流经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
D.水土流失严重 |
读下面某地区图,回答下列各题。图中M山地南、北两侧山麓地带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
A.均为热带草原气候 |
B.北为热带雨林气候,南为热带草原气候 |
C.均为热带沙漠气候 |
D.北为热带草原气候,南为热带荒漠气候 |
M山地北坡山麓地带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
A.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
B.处于东北信风的山地迎风坡,且沿岸有暖流经过 |
C.处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迎风坡,且沿岸有暖流经过 |
D.地势低,且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
依据板块构造学说,图中M山地位于( )
A.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消亡边界 |
B.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消亡边界 |
C.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消亡边界 |
D.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消亡边界 |
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各题。2001年3月17日,该河流在P处突然决堤泛滥,这主要是因为()
A.上游开河解冻,漂流的冰凌壅塞而造成的 |
B.上游水库大量泄水而造成的 |
C.河堤防洪标准过低所导致的 |
D.上游突降大暴雨而引起的 |
同样类型的水患,还容易发生在该河的( )
A.P处以上河段 B.中游
C.下游D中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