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5年法国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举行国葬。他的作品以情节的离奇和对人物性格入木三分的刻画,歌颂了人世间的美、善和光明,鞭挞了丑、恶与黑暗。这位文学家的代表作品是( )
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委员会内,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制度。各下级人民政府均由上级人民政府加委并服从上级人民政府。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均服从中央政府。”这说明当时()
A.新中国的法律制度不断发展 |
B.新中国国家政权组织原则得以确立 |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日臻完善 |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统一战线组织 |
1941年,毛泽东以《实事求是》为题作过报告,并要求“不尚空谈”。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符合此精神的事件有()
①召开遵义会议②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③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④中心城市进行武装暴动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②③ | D.①③④ |
近代有人在一场战役前分析:“上海是中国的文化经济中心,外国租界多,是国际观瞻的战略要地,不打就退,政治影响太坏,弄不好就会被戴上卖国贼的帽子。……江浙水网地区,敌军的现代化武器用不上。还有人说,我们在上海打起来,可以使敌军整个战略轴线发生改变,让敌军从‘由北而南’的俯攻之态改变成‘由东向西’的仰攻,丧失其主宰战场的时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战役发生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 |
B.该战役使我军战略初步实现 |
C.该战役发生时列强对华武力干涉 |
D.该战役以我军胜利告终 |
1923年陈独秀指出:“中国国民党目前的使命及进行的正轨应该是: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瞿秋白在同年提出:中国的民族运动“得最宜于组织最易团结的无产阶级之猛进”,要“联合小资产阶级”,“督促资产阶级而行民族革命。”陈、瞿两人的主要分歧在于()
A.民族资产阶级是否具有双重性 |
B.是否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
C.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的先后问题 |
D.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问题 |
“孙中山提倡的、一直被有身份的中国人当成非法行动来回避的武力推翻清王朝,这个时候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和支持。”这一情况出现在()
A.甲午中日战争后 | B.黄花岗起义后 |
C.“预备立宪”后 | D.义和团运动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