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0年1月10日,日本《读卖新闻》发表社论: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要想应对经济危机、气候变化、恐怖主义以及核扩散等全球问题,离不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协调。它表明(  )

A.经济全球化使发达国家经济地位下降
B.经济全球化不利于世界范围内资源的合理分配
C.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解决
D.发展中国家力量增强,是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日本军队因此)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象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罗斯福预想的局面未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英法推行绥靖政策 B.苏德战争爆发
C.太平洋战争爆发 D.中国坚持全民族抗战

2012年5月,叙利亚爆发了大规模的人道主义危机,包括40多名儿童在内的100多名平民遭到了屠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要求制裁叙利亚,而中国则反对干涉叙利亚内政。这一事件体现中国政府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A.大国强权的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利益第一的原则 D.“人权高于主权”的原则

小刚同学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独立和振兴”为主题作研究性学习,以下是他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①1959年古巴人民通过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政权,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②1960年非洲17个国家独立,被称为“非洲独立年”。③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④亚非拉国家独立后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全球化与整体世界概念的意义基本相同,全球化表现为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依赖,相互依存。据此,全球化开始于

A.新航路的开辟 B.西方殖民扩张
C.第一次工业革命 D.国际组织的建立

新中国著名科学家袁隆平的突出贡献是

A.建立了新的地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
B.主持设计武汉长江大桥
C.成功地培育了籼型杂交水稻
D.领导了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制和实验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