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5、6中商品甲、乙是两种互不关联的商品。
当两商品的价格P均从P1同幅下降到P2时,对于需求量Q的变化,若有如下判断:
①两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同向变动   
②两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反向变动   
③两商品相比,商品甲是高档耐用品 
④两商品相比,商品甲是生活必需品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为促进新能源汽车业发展,一些地方采取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等政策。在此背景下,这些地方燃油汽车的需求会受到一定影响 。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正确反映这些地方汽车需求变化趋势的图示是( )

| A. | ①③ | B. | ①④ | C. | ②③ | D. | ②④ | 
从“能吃饱肚子”,到“能吃上纯高粱米、玉米面”,再到“想吃细粮就吃细粮,还能经常吃肉”,然后是“干活挑着金扁担”……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攀升。这体现了( )
A.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B.事物发展是渐进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C.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D.社会意识的内容根源于社会存在
习近平强调,城市发展和治理要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城市规模的拓展过程中,只有实现人口与环境、生产与生活、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鱼与熊掌”兼得,才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宜居城市。对上述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
A.联系的客观性和无条件性要求人们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者关系
B.“鱼与熊掌”兼得是基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结合推动事物发展
C.建设宜居城市需要人们通过实践搭建新的自在事物的联系
D.宜居城市建设要坚持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统一
假如青春有颜色,它或许是志愿红、迷彩绿,又或许是医务白、工装蓝……青春的理想,铺就奋斗的底色。新时代,各行各业涌现出许许多多担当有为的青年,他们在奋斗中实现人生理想,以开拓进取的精神成就时代荣光,以胸怀大我的姿态绘就人生画卷。上述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把握矛盾的普遍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②实践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③矛盾的普遍性只能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④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毛泽东指出:“世界上只有唯心论和形而上学最省力,因为它可以由人们瞎说一气,不要根据客观实际,也不受客观实际检查的。”这告诉我们的是( )
①唯心论和形而上学都以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
②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和检验真理的标准
③真理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④不以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