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4中阴影部分表示我国重点缺水地区的分布范围,读图回答27-28题。
对各地区缺水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地农业用水量大 | 
| B.②地水污染严重 | 
| C.③地近海养殖用水量大 | 
| D.④地工农业用水量大 | 
解决①地缺水最有效的措施是
| A.增加人工降雨 | 
| B.跨流域调水 | 
| C.大力开采地下水 | 
| D.修建梯田 |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人口统计图。人口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最可能是( )
| A.甲、乙、丙、丁 | B.甲、丙、乙、丁 | 
| C.丁、丙、乙、甲 | D.丁、乙、丙、甲 | 
读下图,左图中有关河曲地貌、弯道速度(参照右图)、外力作用和沿岸人类活动的组合正确的是
| A.丙---a---侵蚀---开采砂金矿 | B.丙---C---沉积---兴建仓库 | 
| C.乙---a---沉积---种植农作物 | D.乙---C---侵蚀---修筑防护堤 | 
图甲和图乙表示某地区不同季节的风向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该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
| A.地中海气候 | B.亚热带湿润气候 | 
| C.温带海洋性气候 | D.温带季风气候 | 
图甲所示季节里( )
| A.黄河下游地区正在收摘棉花 | B.非洲热带草原的野生动物向南迁徙 | 
| C.美国东南部多飓风活动 | D.三江平原正在播种小麦 |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示区域( )
| A.1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地形地势影响 | 
| B.7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 | 
| C.A处7月平均气温高于28℃ | 
| D.B处比A处的气温年较差大 | 
关于图示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内能够欣赏到“一山有四季”奇妙景观 | 
| B.区域内南部河流一般在每年春季开始进入汛期 | 
| C.作物熟制由北部两年三熟过渡到南部一年两熟 | 
| D.天然橡胶是该区域普遍种植的最主要经济作物 | 
下图为中国在南极的第四个科考站泰山站(76°58′E、73°51′S,海拔:2621米)主楼照片。请回答下列问题。
若此照片拍摄于当地0时, 此时北京地区处在( )
| A.寒风凛冽的深夜 | B.春光明媚的上午 | 
| C.夏日炎炎的正午 | D.秋高气爽的下午 | 
主楼楼顶的五星红旗常年飘动的方向是( )
| A.东北方向 | B.西北方向 | 
| C.东南方向 | D.西南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