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种世衡,字仲平,放之兄子也。少尚气节,昆弟有欲析其赀者,悉推与之,惟取图书而已。西边用兵,守备不足。世衡建言,延安东北二百里有故宽州,请因其废垒而兴之,以当寇冲,右可固延安之势,左可致河东之粟,北可图银、夏之旧。朝廷从之,命董其役。夏人展出争,世衡且战且城之。然处险无泉,议不可守。凿地百五十尺,始至于石,石工辞不可穿,世衡命屑石一畚酬百钱,卒得泉。城成,赐名青涧城。迁内殿崇班、知城事。开营田二千顷,募商贾,贷以本钱,使通货赢其利,城遂富实。间出行部族,慰劳酋长,或解与所服带。尝会客饮,有得敌情来告者,即以饮器予之,由是属羌皆乐为用。再迁洛苑副使、知环州。蕃部有牛家族奴讹者,素屈强,未尝出谒郡守,闻世衡至,遽郊迎。世衡与约,明日当至其帐,往劳部落。是夕大雪,深三尺。左右曰:“地险不可往。”世衡曰:“吾方结诸羌以信,不可失期。”遂缘险而进。奴讹方卧帐中,谓世衡必不能至,世衡蹴而起,奴讹大惊曰:“前此未尝有官至吾部者,公乃不疑我耶!”率其族罗拜听命。尝课吏民射,有过失,射中则释其罪;有辞某事、请某事,辄因中否而与夺之。人人自厉,皆精于射,由是数年敌不敢近环境。迁东染院使、环庆路兵马钤辖。范仲淹檄令与蒋偕筑细腰城,世衡时卧病,即起,将所部甲士昼夜兴筑,城成而卒。世衡在边数年,积谷通货,所至不烦县官益兵增馈。善抚养士卒,病者遣一子专视其食饮汤剂,以故得人死力。及卒,羌酋朝夕临者数日,青涧及环人皆画象祠之。
(节选自《宋史·种世衡传》)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昆弟有欲析其赀者析:分割。 | B.石工辞不可穿辞:推辞。 |
C.间出行部族间:小路。 | D.尝课吏民射课:督促。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种世衡有军事才干的一项是
①悉推与之,惟取图书而已 ②请因其废垒而兴之,以当寇冲
③命屑石一畚酬百钱,卒得泉 ④明日当至其帐,往劳部落
⑤遂缘险而进 ⑥所至不烦县官益兵增馈
A.①③⑤ | B.①④⑤ | C.②③⑥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种世衡具有军事才能。朝廷在西部边境用兵,守备力量不够,种世衡建议在延安东北重 新修建一座城来巩固边疆,朝廷接受了他的意见。 |
B.种世衡以信义结交各部羌人。他与蕃部中牛家族首领奴讹约定相会,为了不失约,他冒 着危险在雪中前行,去见素来倔强的牛家族首领。 |
C.种世衡善于练兵,以巩固国防。他督促吏民射箭,对请辞事等,都以是否射中为标准, 所以人人擅射,数年中敌人不敢接近环州境界。 |
D.种世衡有令则行。当范仲淹发檄文命令他和蒋偕筑细腰城时,种世衡虽然生病,但也立 |
即起身,带领士兵日夜修筑,城筑成而他却去世了。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会客饮,有得敌情来告者,即以饮器予之。
(2)善抚养士卒,病者遣一子专视其食饮汤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年十有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
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①。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
淳化二年春,大旱,太宗延近臣问时政得失,众以天数对。准对曰:“《洪范》天人之际,应若影响,大旱之证,盖刑有所不平也。”太宗怒,起入禁中。顷之,召准问所以不平状,准曰:“愿召二府至,臣即言之。”有诏召二府入,准乃言曰:“顷者祖吉、王淮皆侮法受赇,吉赃少乃伏诛;淮以参政沔之弟,盗主守财至千万,止杖,仍复其官,非不平而何?”太宗以问沔,沔顿首谢,于是切责沔,而知准为可用矣。即拜准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院事。
自唐末蕃户有居渭南者温仲舒知秦州驱之渭北立堡栅以限其往来。太宗览奏不怿,曰:“古羌戎尚杂处伊、洛,彼蕃夷易动难安,一有调发,将重困吾关中矣。”准言:“唐宋璟不赏边功,卒致开元太平。疆场之臣邀功以稔祸,深可戒也。”帝因命准使渭北,安抚族帐,而徙仲舒凤翔。
真宗即位,迁尚书工部侍郎。六年,迁兵部,为三司使。时合盐铁、度支、户部为一使,真宗命准裁定,遂以六判官分掌之,繁简始适中。景德元年,契丹内寇,纵游骑掠深、祁间,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意。准曰:“是狃我也。请练师命将,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是冬,契丹果大入。因请帝幸澶州。高琼麾卫士进辇,帝遂渡河,御北城门楼,远近望见御盖,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契丹相视惊愕,不能成列。敌数千骑乘胜薄城下,诏士卒迎击,斩获大半,乃引去。
天禧三年,真宗得风疾,刘太后预政于内,降准为太常卿、知相州,徙安州,贬道州司马。帝初不知也,他日,问左右曰:“吾目中久不见寇准,何也?”左右莫敢对。帝崩时亦信惟准与李迪可托,其见重如此。(节选自《宋史·列传四十》)
[注] ①郎中是官,直学士是职,吏部东铨是差遣,有实际职责。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宗以问沔,沔顿首谢谢:谢罪 | B.上由是嘉之嘉:器重 |
C.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简:挑选 | D.敌数千骑乘胜薄城下薄:单薄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唐末/蕃户有居/渭南者温仲舒知秦州/驱之渭北/立堡栅/以限其往来 |
B.自唐末蕃户有居渭南者/温仲舒知秦州驱之/渭北立堡栅/以限其往来 |
C.自唐末/蕃户有居渭南者/温仲舒知秦州/驱之渭北/立堡栅以限其往来 |
D.自唐末蕃户/有居渭南者温仲舒/知秦州驱之渭北/立堡栅以限其往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寇准年少有才且诚实。他通晓《春秋》三传,19岁就考中进士;有人建议他面见太宗时不妨虚报年龄,以免被太宗认为年少而除去功名。寇准却认为欺君不妥。 |
B.寇准为官耿直执着。与皇帝谈论国事意见不合,使得皇帝非常生气而要离开,寇准牵扯皇帝衣服不让离去,直到有了决断才离开。 |
C.寇准精通天数。淳化二年天大旱,寇准认为与朝政得失有关,于是对皇帝指出法度有不公平之处,于是说出祖吉、王淮枉法受贿之案件。 |
D.寇准抗击契丹显出谋略。他通过分析及时训练、调遣军队进行防御,而且请得皇帝驾临澶州增加官兵士气,最后大败契丹军队。 |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
(2)帝初不知也,他日,问左右曰:“吾目中久不见寇准,何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巽,字令叔,赵郡人。少苦心为学,以明经调补华州参军,拔萃登科,授鄠县尉。周历台省,由左司郎中出为常州刺史。逾年,召为给事中,出为湖南观察使,锐于为理。五年,改江西观察使,加检校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巽持下以法,吏不敢欺,而动必察之。顺宗即位,入为兵部侍郎。司徒杜佑判度支盐铁转运使,以巽干治,奏为副使。佑辞重位,巽遂专领度支盐铁使。榷筦之法,号为难重,唯大历中仆射刘晏雅得其术,赋入丰羡。巽掌使一年,征课所入,类晏之多岁,明年过之,又一年加一百八十万贯。旧制,每岁运江淮米五十万斛抵河阴,久不盈其数,唯巽三年登焉。迁兵部尚书,明年改吏部尚书,使任如故。
巽精于吏职,盖性使然也。虽在私家,亦置案牍簿书,勾检如公署焉。人吏有过,丝毫无所贷,虽在千里外,其恐栗如在巽前。初,程异附王叔文贬窜,巽知其吏才明辩,奏而用之,宪宗不违其请。异勾检簿籍,又精于巽,故课最加衍,亦异之助焉。巽为吏部尚书卧疾郎官相率省问巽初不言其病与之考校程课商略功利至其夕而卒。然性强很狡恶,忌刻颇甚,乘德宗之怒,谋杀窦参,物论冤之。初,参为宰相,不悦于巽,自左司郎中出为常州刺史,仍促其行。不数月,参贬郴州司马。久之,巽自给事中为湖南观察使,郴即属郡也。宣武军节度使刘士宁以擅袭父任,物议不可,朝廷不得已而授之。及参之贬,士宁尝以绢数千匹赂参,巽在湖南具奏其事,言参与藩镇交通,德宗怒,遂赐参死,议者冤之。巽廉察江西,徇喜怒之情,而无罪被戮者多矣。元和四年四月卒,时年七十一,赠尚书左仆射。
(节选自《旧唐书·李巽传》)
【注】榷筦:对盐铁等物实行专管专卖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唯大历中仆射刘晏雅得其术雅:很、极 |
B.赋入丰羡羡:羡慕 |
C.异勾检簿籍,又精于巽于:比 |
D.徇喜怒之情徇:顺从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巽为吏部尚书/卧疾/郎官相率/省问巽/初不言其病/与之考校程课/商略功利/至其夕而卒 |
B.巽为吏部尚书/卧疾/郎官相率/省问巽/初不言其病/与之考校程课/商略功利至其夕/而卒 |
C.巽为吏部尚书/卧疾/郎官相率省问/巽初不言其病/与之考校/程课商略功利至其夕/而卒 |
D.巽为吏部尚书/卧疾/郎官相率省问/巽初不言其病/与之考校程课/商略功利/至其夕而卒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巽年少笃学,才能出众,历任要职,精于治理政务。他用法律来管理下属,官员都不敢欺骗他,连众人认为困难重重的盐铁专卖征税,李巽上任第一年就做出了远远超越前人的优秀业绩。 |
B.李巽勤于政务,知人善任。李巽在家里也会像在官府一样批阅公文,他慧眼识珠,举荐了被流放的程异,最终程异也成了李巽的得力助手。 |
C.李巽个性刻薄善妒,残忍狡诈。窦参任宰相时,与李巽结下不和,后李巽抓住机会在任湖南观察使时上书检举了窦参,德宗生气赐死窦参。 |
D.对于李巽来说,可谓是成也性格,败也性格。这篇传记既表现了李巽的政治才干,也通过举了一详一略两件事例来表现他的强横凶狠。 |
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吏有过,丝毫无所贷,虽在千里外,其恐栗如在巽前。
(2)及参之贬,士宁尝以绢数千匹赂参,巽在湖南具奏其事,言参与藩镇交通,德宗怒,遂赐参死,议者冤之。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后面问题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启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下列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凭几 学书几:茶几 |
B.述诸小妹语曰述:转述 |
C.且何谓阁子也?且:那么,还有 |
D.今已亭亭如盖矣盖:古称伞 |
对下列句中三个“其”字指代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后六年②其后二年③其制稍异于前
A.①吾妻归宁②吾妻死③南阁子 |
B.①吾妻归宁②吾妻死③整治后的南阁子 |
C.①吾妻来归②室坏③南阁子 |
D.①吾妻来归③吾妻死③整治后的南阁子 |
这两段文字,写到有关亡妻的几件事:“凭几学书”、“归宁述语”和“手植枇杷”,对这种写作的安排,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文已忆及祖母和母亲,这里忆及妻子,以补先前写作之缺憾。 |
B.这几件事均与“项脊轩”有关,又可表怀念亡妻之意。 |
C.本文主题在“念旧”,由物及人,亡妻几件事的补记应是顺理成章。 |
D.三个细节平实真切,尤其是最后一个细节意味深长,融入了作者绵绵不尽之思。 |
翻译以下句子
(1)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2)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小题。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年十九,学于江浦庄昶。成化二十年举进士,授许州知州。月朔,会诸生于学宫,讲明义利公私之辨。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弘治七年入为户部员外郎,历郎中,迁江西提学副使。修白鹿书院学舍,以处学者。江西俗好阴阳家言,有数十年不葬父母者。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宁王宸濠索诗文,峻却之。后宸濠败,有司校勘,独无宝迹。迁右布政使,与镇守太监勘处州银矿,宝曰:“费多获少,劳民伤财,虑生他变。”卒奏寝其事。进湖广布政使。
正德四年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刘瑾擅政,宝至京,绝不与通。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遣校尉数辈要宝左顺门,危言恐之曰:“行逮汝。”张彩、曹元自内出,语宝曰君第劾平江无后患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二人默然出。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瑾诛,起巡抚贵州,寻迁户部右侍郎,进左侍郎。命兼左佥都御史,处置粮运。寻疏请终养归,乃拜南京礼部尚书,再疏辞免。世宗即位,起前官,复以母老恳辞。许之,命有司以礼存问。
宝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及终养归,得疾,左手不仁,犹朝夕侍亲侧不懈。受知于李东阳,为诗文,典重和雅,以东阳为宗。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取程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之义,名之曰“日格子”。
(节选自《明史·儒林传》)
[注]宁王宸濠:朱宸濠,明太祖朱元璋五世孙,袭封宁王,封于南昌。正德十四年起兵反叛,兵败被俘,伏诛。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躬课农桑督促 |
B.卒奏寝其事搁置 |
C.遣校尉数辈要宝左顺门邀请 |
D.命有司以礼存问看望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会诸生于学宫②受知于李东阳 |
B.①杖巫而遣之②宝三岁而孤 |
C.①宝至京,绝不与通②与镇守太监勘处州银矿 |
D.①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②修白鹿书院学舍,以处学者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邵宝重视教育,在许州知州任上,每月初一亲自到学校为众生员讲课;任江西提学副使时,在白鹿书院修建校舍,安置读书人。 |
B.邵宝关心民生,重视农事,采取“积散法”等一系列措施防备饥荒发生;他不主张开采处州银矿原因之一,是怕劳民伤财。 |
C.邵宝极其孝顺,多次请求辞官奉养父母,最后才得到皇上同意;回家之后,自己有病,左手麻痹不仁,还是早晚奉侍在父母身边。 |
D.邵宝好学不倦,博览群书,每当学有所得就写在竹片上,用宋代理学家程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的意思,取名“日格子”。 |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
②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各题
然今世学者,乃思一切矫之,以专宗汉学为主,以攻驳程朱为能,介于一二专己好名之人,而相率而效者,因大为学术之害。夫汉人之为言,非无有善于宋而当从者也。然苟大小之不分,精粗之弗别,是则今之为学者之陋,且有甚于往者为时文之士,守朱子之说而失于隘者矣。鼐非不自度其力小而孤而义不可以默焉耳先生胸中似犹有汉学之意存焉而未能豁然决去之者故复为极论之。愚陋率达臆见,幸终宥之。
(选自姚鼐《复蒋松如书》)用斜线“/”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姚鼐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 、 合称“桐城三祖”。
下列不属于“程朱理学”代表思想的是()
A.存天理,灭人欲 | B.格物致知 | C.“三纲五常” | D.心外无理 |
根据选文,用自己的话概括姚鼐给蒋松如回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