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
材料二: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记》卷四
材料三: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四: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十四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
材料五: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材料六:“农为天下之本分,而工贾皆其末也……工贾取其利,而失之义,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雍正王朝》
请回答:
(1)材料1、2、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你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4、5、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你认为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6反映了什么思想?请简要评价此思想。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人文主义是西方文化的核心,是近代西欧社会转型的文化支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文艺复兴是一个巨人辈出的时代……归结到根本点,应该说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伟大的贡献,还是它通过自已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统统被冲破,以往一直受到严重抑制的个人创造潜能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过程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因信称义”“平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政会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就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融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他(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接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斯塔夫里阿偌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的“个人主义”指的是什么思想?据材料一,概括解决“个人主义的合法性”问题的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既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据此分析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启蒙运动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

【历史上重大改革】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只大盾,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让任何一方不公平的占着优势。
------梭伦诗句
材料二

500斗级
拥有年产500斗(一斗相当于38千克)农产品地产(这个产量足够提供15个家庭一年所需的基本口粮)的公民,享有选举、充任包括执政官在内的各级国家职官的资格
骑士级
有能力提供马匹和武器装备,并担任骑兵的公民。跻身该等级年收入必须达300~500斗。享有除司库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双牛级
拥有两头耕牛,其财力可达到自备盔甲、担任重武器装备步兵的公民,大约需要年收入200~300斗农产品。享有除担任执政官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雇工级
泛指受雇于他人的公民。他们年收入不到200斗,不能担任任何公职,但可参加公民大会和作为陪审员参与司法活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梭伦改革的特点?材料二是梭伦改革的哪一项具体措施?这一措施对雅典的哪个阶层最有利?
(2)综合材料一、二分析说明“公平”的实质是什么?由此分析说明梭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民主是个迷人的字眼,也是中国人近百年来力追不舍的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
——《尚书》
材料二康有为等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
——摘编自郭延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三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共和的观念是平等、自由、博爱。”“共和国是平等之国,人们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共和国是自由之国,自由是人民的天赋人权。”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民主”的含义。
(2)据材料二、三提供的历史信息,概括康有为和孙中山在追求民主道路上呈现的异同点。

中外民族观念有所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欧历史上缺乏君主专制主义的强劲传统,因为有罗马教廷、神圣罗马帝国、各封建君主国以及无数各自为政的封建领地的存在……王权的孱弱也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因为它不仅意味着民族的苦难,而且还将阻碍作为现代民族国家的诞生……人文主义者但丁从人的尘世幸福这一人文主义理想出发,首次明确的提出了国家必须统一、王权必须强大这个时代命题。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20世纪初,民族主义引进中国之时……一直隐然深埋在汉族士人心中的对满族贵族统治合理性的质疑。在甲午对日海战失败之后开始全面爆发,一场擎着种族革命大旗的资产阶级革命,已在知识和思想界之外的政治领域迅速地展开……这种民族主义的革命宣传和策略即是一把双刃剑:在鼓动起民族革命激情的同时,也大大伤及中华民族的整体统一。
——陈永霞《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族主义思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但丁明确提出“国家统一”这一时代命题的背景?
(2)材料二中的“民族主义”指的是什么?它对中国近代革命有何影响?

宋朝在许多方面都是个激动的时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材料二 日本学者薮内清在《中国•科学•文明》中说:“北宋时代……儒学方面兴起了后来被称作宋学或朱子学的新儒学。”新儒学讲究由心而发格物致知,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三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材料四宋徽宗赵信以画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自横”。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的知识,举二例说明宋朝的科技发展“已呈巅峰状态”及对世界文明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三、四,概括指出新儒学的产生对宋代文人、书法、绘画特点的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