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所谓“天道”,泛指宇宙、天地、自然的起源和法则,而“人道”则是关于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道理。……。②《周易》有这样的话:“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③这里的“天文”是指关于季节、时令变化的学问,目的是为了使人们能适时地进行农耕活动;“人文”则是人类“文明”的另一种表述,主要指社会制度和人们自身的素养。④中国古代哲学关于“天道”和“人道”相互关系的探讨和论述,就是对于“天文”和“人文”认识的深化和发展。
——张岂之著《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著名学者阮炜在《中外文明十五论》中引用《中国必然强大》比较分析说明中国文化是“家文化”和“官文化”,中国人太重视家庭观念和“忠君”意识,“续香火”意识强;中国人是“天生的协调专家和政治家”。
——读书札记
问题:(1)就历史学而言,材料一中学术价值最大的句子是(将句子前的序号写出来) 。指出战国时期具有“天道”和“人道”思想的主要流派的主张。
(2)扼要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天道”和“人道”思想产生的原因。
(3)概述秦(西)汉统治者对儒、道、法思想的实践结果。
(4)“官”“家”结合,国家统一;天人合一,到了宋代,天人结合,产生了什么新的哲学思想。其对我们现在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每个时代都要书写他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写得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这在变化节奏指数逐级增长的今天是不言自明的,因此我们需要一部提出新的疑问并给出新的答案的新历史。(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七版前言)
材料
历史评价的对象 |
历史评价的变迁 |
|
古文经① |
西汉以来,古文经学不断发展壮大,王莽当政时一度得立学官,东汉后期逐成压倒今文经学之势。至东汉末,儒学大师郑玄以古文经学为宗,兼采今文之说,综合两派,遍注群经,成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 |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三》(人教版):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将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斥为伪书。 |
太平天国运动 |
罗尔纲的《太平天国史》(1958年撰写)中对太平天国的评价:“揭开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在中国近代史上起了伟大的推动历史前进的火车头的作用,激励着中国人民向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行英勇的斗争。” |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人教版):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时代,时代赋予它反侵略的新内容和新意义,也显示出农民起义的局限性。 |
洋务运动 |
《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指出: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盘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有一定经济意义的学者都被扣上了“崇媚洋外”的帽子受到批判。 |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人教版):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企业诞生。 |
注释:①汉武帝末年,在孔宅和河间献王等处,陆续发现许多战国时遗留下来的儒家经典,都是周小篆写成的,这些经书被称为古文经。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表格中一个历史评价的对象,指出当前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对其历史评价的变化,并说明变化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乾隆时期更调动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编纂了大型丛书《四库全书》,全编收书3500多种、7.9万多卷,总量达9.9亿字,几乎囊括了清中叶以前所有重要的文献典籍,并在特定的视野中加以系统布勒,从而构成了中国古代最为庞大的典籍。所以,纪昀在《进四库全书》表中称《四库全书》具有“源流之大备”及“回归”的特质。……清政府在修书的同时,也对古代文化典籍进行了大规模的、有目的的删削与篡改,对图书的禁毁确实是严厉的。
——楼宇烈《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二 1751年,在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狄德罗主持下开始编撰一部《百科全书》,全名为《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技艺详解辞典》。参加撰稿的多达160人,其中有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自然科学家达朗贝、孔多塞,哲学家拉美特利、爱尔维修、霍尔巴赫,文学家博马舍,经济学家魁奈、杜尔阁等人。参加编撰的作者被人们尊称为“百科全书派”。他们人数众多,影响极大,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心。
百科全书的编写,既吸收了当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又有力地推动了启蒙运动的深入发展。
——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第二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部著作的不同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这两部著作的不同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
——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中国数千年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材料三人民的国家是保护人民利益的政权形式,只有人民当家作主才能体现真正的民主。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四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任务是什么?提出这一革命任务的根本依据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孙中山和毛泽东对民主政治的不同主张。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成就有哪些?
(4)结合材料四,谈谈你对近代中国民主政治道路选择的认识。
法律制度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依据下表所列法律文献内容摘要,指出法律文献的名称及其颁布的意义。
法律文献 内容摘要 |
法律文献 名称 |
法律文献 颁布意义 |
第三表 执行 二、……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 三、此时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脚镣…… |
(1) |
(1) |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匡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法权力。……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
(2) |
(2) |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人民有纳税、服兵役等义务”。 |
(3) |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
(4) |
(4) |
民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民主政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共同成果,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是全人类的政治发展趋势,是近代以世界各国的政治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从古典民主没落到现代民主萌生,中间长达千余年,17 、18世纪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美国家先后建立。但由于国情差异,各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特点。
材料三在华盛顿的主持下,制宪会议一共开了116天……面对代表们的唇枪舌剑,制宪会议主席华盛顿却几乎一言不发……华盛顿的沉默和坚持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1787年9月17日,美国第一部成文宪法最终形成。……联邦宪法的制定和实施,使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美国诞生了。
——《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简析形成图一、图二两种不同政治体制的原因。两种政体为近现代社会政治文明留下的共同的有益借鉴是什么?
(2)若对材料二中造成西方各国政治模式不同的原因进行分析,应从哪些角度思考?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的宪政体制的突出特点。
(4)根据以上材料,你对民主发展历程有何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