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中人物上台的共同背景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
B.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
D.资本主义经济繁荣时期 |
早在1962年美国蕾切尔•卡逊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书中的标题有“不必要的大破坏、“死亡的河流”、“自天而降的灾难”等,如今,书中的警告出现,这再次证明 ()
A.环境问题始于美国 |
B.只有靠科技才能征服灾难 |
C.预言的准确表明作者的聪慧 |
D.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
某班同学开展主题探究活动,请三位历史教师分别作了《冷战政策与美苏争霸》、《“一超多强”的形成》、《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的专题报告。你认为该班探究活动的主题应是()
A.“二战”后西方主要国家的发展变化 |
B.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
C.“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
D.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 |
有学者这样评价近代英国:“它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成就都为世界其他地方提供了范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英国开创了一个新的文明。”以下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有()
①利用议会限制王权
②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③最终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
④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和进化论学说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在《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一书中,田中正明说:“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对此评价你认为正确的是()
A.传闻(口述)主观因素多,不能作为考证历史的有效证据之一 |
B.田中正明的言论肯定了传闻(口述)在历史研究中的地位 |
C.此观点正确反映了日本对华历史的态度,符合中日两国的利益 |
D.田中正明的狡辩伎俩否定了日本侵略的历史,是为南京大屠杀翻案 |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A.经济技术方面探索 | B.政治制度方面探索 |
C.思想文化方面探索 | D.军事强国方面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