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分布于大陆东部,又分布于大陆西部,具有不同气候类型的自然带是 (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C.亚寒带针叶林带 |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图8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图”,读图完成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两个居民点的高差约为300米 | B.①处河流的流向为东北向西南 |
C.③处的地形适合建水坝 | D.④处地形为鞍部 |
图中四地中,最易受到泥石流威胁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该地区泥石流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有
A.地势低洼多河流 | B.黑土疏松多沟壑 |
C.降水持续多暴雨 | D.山高谷深多植被 |
该地区自然灾害的关联性可表现为
A.暴雨——泥石流——堰塞湖——洪水 | B.地震——暴雨——泥石流——洪水 |
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 | D.洪水——滑坡、泥石流——地震 |
如果你和同学利用暑假到图示山区野营游玩,保障安全的做法是
A.沿河谷向山上行进 | B.遇雷雨在大树下躲避 |
C.选择河道弯曲或汇合处露营 | D.选择地势高、较平坦处露营 |
2011年3月11日日本近海发生9.0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随后福岛核电站发生爆炸及核泄露。读图7,完成问题。图7为“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示意图”。该地区震源深度的分布特点是
A.由北向南深度增大 | B.由南向北深度增大 |
C.由西向东深度增大 | D.由东向西深度增大 |
此次地震海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原因有
①震级高②震源较深③建筑物抗灾性差④灾情突发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①②③④ |
日本核电站泄露的污染物随洋流扩散的主要方向是
A.西南 | B.东北 | C.西北 | D.东南 |
地震发生后,Esri公司发布了专题地图,公众可通过互联网或智能手机查阅本次地震及核电站泄露的相关内容。Esri公司提供的此项服务主要基于
A.RS技术 | B.GPS技术 | C.GIS技术 | D.数字地球 |
沙尘暴是我国北方地区常见的气象灾害之一。读表2,完成问题。
表2
我国沙尘天气 |
20世纪 |
21世纪以来 |
|
年均次数(次) |
80年代 |
90年代 |
12.7 |
22.1 |
16.1 |
||
平均日数(天) |
10 |
6.2 |
5.5 |
下列气象灾害中与沙尘暴成因相似的是
A.台风 | B.寒潮 | C.暴雨洪涝 | D.旱灾 |
读表2,我国的沙尘天气近三十年来呈
A.减少趋势 | B.增加趋势 | C.波动趋势 | D.稳定趋势 |
发生以上变化的人为原因有
A.围湖造田 | B.露天采矿 | C.营造防护林 | D.南水北调 |
图6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近年来北京城区逢雨必涝,主要原因有
①河道淤塞②排水系统不完善
③绿地遭蚕蚀④地下水位升高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②③④ |
图5为3月1日至5月25日长江中下游平均降水量历年变化。据图文完成问题。根据图中数据,可以判断出长江中下游地区
A.水旱灾害总是周期性发生 | B.近十年来洪涝灾害最为频繁 |
C.2010年遭遇了60年一遇的洪灾 | D.2011年遭遇了60年一遇的旱灾 |
2010年和2011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同期降水量出现巨大差异,主要原因是
A.夏季风进退异常 | B.冬季风活动异常 |
C.台风影响 | D.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
2010年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与1954年相比,降水量相差不多,但洪水水位和最大洪峰流量高于1954年,灾情严重。主要原因是
A.水位高是由于河床变浅、湖泊面积减小 |
B.水位高是由于河床加深、流域面积增大 |
C.洪峰量大是由于受强热带低压控制 |
D.洪峰量大是由于受三峡工程的影响 |
2011年5月,鄱阳湖、洞庭湖等“水乡泽国”呈现出渔船搁滩、湖底跑车的罕见景象。当地政府考虑到灾害的关联性,紧急部署预防
A.地质灾害 | B.洪涝灾害 | C.鼠害 | D.低温冻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