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回答21—23题:表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若图中数字序号表示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则在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 B.④③②① | C.④①②③ | D.③②①④ |
近年来,全球地震频繁发生,对人类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破坏,读表2,回答27-29题。表中所示三次地震中,智利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最少。主要是因为
①震源较深②震级较小③发生在夜间④人口密度较小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关于三地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死亡人数与震级大小成正比 | B.震源均位于上地幔的软流层中 |
C.三地所处地震带不相同 | D.均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
汶川地震发生时,在西江上的一艘渔船上人们感觉到
A.左右摇晃 | B.上下颠簸 |
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 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
一艘货轮12月初从香港出发驶往鹿特丹港,历时近2个月。据此完成24-26题。选择最近路线航行,货轮经过海峡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 | B.④③②① | C.③④①② | D.③①④② |
货轮通过①海峡时,其航行情况为
A.顺风顺水 | B.顺风逆水 | C.逆风顺水 | D.逆风逆水 |
若沿途不装卸任何货物,经过④海峡后,货轮的吃水深度将会
A.变浅 | B.加深 | C.不变 | D.无法判断 |
在图10中,甲、乙分别为两个海域的海水表层等温线示意图,箭头为洋流流向,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中的洋流为暖流 |
B.如果是太平洋,乙洋流是东澳大利亚暖流 |
C.甲图中的洋流一般位于大陆西部 |
D.甲洋流可能存在于北大西洋 |
读“2006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图9),完成21—22题。人口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是
A.西南区 | B.西北区 | C.南方区 | D.北方区 |
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差的区域是
A.北方区和南方区 | B.北方区和西南区 |
C.西北区和西南区 | D.西北区和南方区 |
读中国冬夏季风的进退与副热带高压脊的位置关系图,据此回答19-20题。6月份对应的曲线相对平直的原因是
A.雨带停滞 | B.冬季风势力强盛 |
C.受副热带高压脊控制 | D.受地形阻挡 |
关于锋面雨带位置与我国区域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雨带位于①时,华北平原干旱缺水 | B.雨带位于②时,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
C.雨带位于③时,渤海沿岸台风活跃 | D.雨带位于④时,东南沿海多沙尘天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