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陆海统筹海水西调高峰论坛”于2010年11月5日在乌鲁木齐市召开,在全国引起广泛热议。 “海水西调,引渤入新”事业的基本思路是:从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达到海拔1200米高度,到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再顺北纬42°线东西方向的洼槽地表,流经燕山、阴山以北,出狼山向西进入居延海,绕过马鬃山余脉进入新疆。
材料二:海水西调入疆构想图

⑴ 图中调水线路依次经过我国            和塔里木盆地等主要地形区。
⑵图中A、B、C三地所属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
          地域分异规律, 此规律产生的主导因素是             
⑶该工程建设可能对沿线地区自然环境产生哪些不利的影响?
⑷ 分析图中A、C两地气候特征差异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区   域
A
C
气候特征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
   
   
不利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未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为“我国东南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某校高中学生暑期在图示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活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示地区地形、地势的特点。
(2)说出a-b段河流的流向,并估算b-c段的长度。
(3)在考察过程中同学们发现M处植被明显比N处稀疏,其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4)说出同学们在M处附近考察时应该注意防范哪些地质灾害。

根据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未来十年的重大政策红利,初期出现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紧接着是资源能源的开发利用,随后则是全方位贸易服务往来,由此带来多产业链、多行业的投资机会。2014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超过1200亿美元,正式成为资本净输出国。图为“一带一路”示意图。

(1)指出鹿特丹所处陆地自然带,并说明从上海到鹿特丹经过的自然带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
(2)“一带一路”政策一经出台形成明显利好,我国近期最可能受益的工业部门有哪些?
图为中亚矿产与农业生产分布示意图。图兰平原,面积约为150万平方千米,大部分地区海拔不足100米,耕作业历史悠久,人口相对稠密。

(3)试分析“一带一路”战略对中亚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奥卡万戈三角洲(图中的A三角洲),亦称“奥卡万戈沼泽”,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三角洲,由奥卡万戈河注入卡拉哈里沙漠而形成。
材料二奥卡万戈及其周边地区区域图。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试从外力作用角度描述A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2)据材料二,分析甲、乙两地区均因气候干旱而形成大面积的沙漠,具体分析它们干旱成因的差异。

图是“欧洲1月和7月等温线(单位:℃)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中1月0℃等温线的走向。
(2)与7月相比,1月等温线空间分布规律具有明显的差异,说明其主要成因。
(3)比较图中A海域与B海域的海水性质差异。图中A海域有世界著名渔场,分析该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

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产业发展特点与条件的有关图文资料,并回答问题。
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简称珠三角)通过大量引进外资、外企,从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地区发展成以工业为主导的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三角又一次抓住了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的机遇,及时调整了产业结构和工业部门结构,成为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和外贸出口基地,外贸依存度远远高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珠三角的经济继续高速发展,2000年珠三角创造的生产总值(GDP)7361亿元,2004年为13394亿元。为了谋求经济的更快发展,进一步实现珠三角与内地和港澳地区在资源、资金、技术、市场、劳动力等方面的互补,有些专家认为珠三角可以构建联合周边地区的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简称泛珠三角)新格局。

(1)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的工业为 密集型产业主导的出口加工型工业,主要工业部门为 工业。
(2)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多项选择)
A.当地雄厚的工业基础 B.丰富的矿产资源
C.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 D.外来资金、设备与技术
(3)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珠三角GDP迅速增长,2004年GDP约是2000年的 倍。同时,珠三角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为
(4)目前,珠三角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些困难,具体表现有 (多项选择)
A.能源供应相对紧张 B.南岭阻隔水陆交通
C.劳动力素质较低 D.外向型经济比重较低
(5)近年来有些专家主张构建的泛珠三角,泛珠三角的构建对珠三角发展的积极意义 。(至少答两点);对新融入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至少答两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