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发生9.0级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爆炸,造成大量放射性物质外泄。其中,放射性污染物主要有碘—131、铯—137和锶—90等。3月29日,在我国部分地区空气中也监测到来自日本核事故释放出的极微量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关于这些放射性物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碘—131的半衰期是8天,铯—137和锶—90的半衰期是30年左右,相比之下碘—131的危害更严重 |
B.碘—131、铯—137等放射性尘埃会污染空气、食物和水,通过呼吸和饮食进入人体,其射线会伤害人体组织,甚至诱发癌变 |
C.碘—131进入人体会蓄积在甲状腺,锶—90会进入骨骼,它们与其非放射性同位素化学性质有所不同 |
D.碘—131发生一次β衰变后,生成的新核为氙—132 |
如图所示,为一轻质弹簧的长度和弹力大小的关系,根据图象判断,正确的结论是( )
A.弹簧的劲度系数为lN/m |
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IOON/m |
C.弹簧的原长为6cm |
D.弹簧伸长0.02m时,弹力的大小为4N |
AB是一条平直公路上的两块路牌,一辆汽车由右向左经过B路牌时,一只小鸟恰自A路牌向B飞去,小鸟飞到汽车正上方立即折返,以原速率飞回A,过一段时间后,汽车也行驶到A。它们的位置与时问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由图可知( )
A.小鸟的速率是汽车的两倍
B.相遇时小鸟与汽车位移的大小之比是3:l
C.小鸟飞行的总路程是汽车的3倍
D.小鸟和汽车在时间内位移相等
如图a所示,水平面上质量相等的两木块A、B,用以轻弹簧相连接,这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用~竖直向上的力F拉动木块A,使木块A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b),研究从力F刚作用在木块A瞬间到木块B刚离开地面瞬间的这一过程,并选定该过程中木块A的起点位置为座标原点,则下面图中能正确表示力F和术块A的位移x之间关系的图是( )
在一根绳下串联着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上面小球比下面小球质量大,当手提着绳端沿水平方向并使两球一起作匀加速运动时(空气阻力不计),则下图中正确的是( )
压敏电阻的阻值随所受压力的增大而减小,某位同学利用压敏电阻设计了判断小车运动状态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a)所示,将压敏电阻和一块挡板固定在光滑绝缘小车上,中间放置一个绝缘重球。小车向右看做直线运动过程中,电流表示数如图(b)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
B.![]() ![]() |
C.![]() ![]() |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