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发生9.0级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爆炸,造成大量放射性物质外泄。其中,放射性污染物主要有碘—131、铯—137和锶—90等。3月29日,在我国部分地区空气中也监测到来自日本核事故释放出的极微量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关于这些放射性物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碘—131的半衰期是8天,铯—137和锶—90的半衰期是30年左右,相比之下碘—131的危害更严重 |
B.碘—131、铯—137等放射性尘埃会污染空气、食物和水,通过呼吸和饮食进入人体,其射线会伤害人体组织,甚至诱发癌变 |
C.碘—131进入人体会蓄积在甲状腺,锶—90会进入骨骼,它们与其非放射性同位素化学性质有所不同 |
D.碘—131发生一次β衰变后,生成的新核为氙—132 |
在进行光电效应实验时,用黄光照射某金属表面时发生光电效应现象,并产生了光电流,则()
A.若增大黄光的照射强度,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将增大 |
B.若增大黄光的照射强度,单位时间内出射的电子数目将增多 |
C.若改用红光照射该金属,一定能产生电效应现象 |
D.若改用蓝光照射该金属,饱和光电流一定增大 |
在下运动状态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有()
A.蹦床运动员上升到最高点时 |
B.秋千摆动过程中到达最高点时 |
C.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的货物 |
D.航天员乘坐“神舟”七号进入轨道做圆周运动时 |
如图所示,一束单色光沿折射率为的半圆柱形玻璃砖的半径垂直
面入射,有光线从
面射出。以O点为圆心,将玻璃砖缓慢转过
角时,恰好没有光线从
面射出。则
为(反三角函数表示法:例,若
,则
)()
A.![]() |
B.![]() |
C.![]() |
D.![]() |
如图所示是沿x传播的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的图象。已知从该时刻起P质点比Q质点先回到自己的平衡位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列波的周期是2s |
B.这列波一定沿x轴正方向传播 |
C.P、Q质点的瞬时加速度总是同向的 |
D.P、Q质点的瞬时速度可能是同向的 |
如右图所示,小球B刚好放在真空容器A内,将它们以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不计空气阻力,上升过程中,B对A的压力向上 |
B.若考虑空气阻力,上升过程中,B对A的压力向上 |
C.若考虑空气阻力,上升过程中,B对A的压力向下 |
D.若不计空气阻力,上升过程中,B对A的压力向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