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写道;“夫成绩者。今所现之果也,然必有昔之成绩以为因;而今之成绩又自为因,以孕产将来之果;因果相续,如环无端,必寻出因果关系,然后活动之继续性可得而悬解也。”下列没有必然因果关系的历史现象是
A.铁器和牛耕——井田制瓦解 |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
C.工业革命——鸦片战争 |
D.民族工业短暂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
小明翻阅家谱时看到“十一世长房:伯爵公,忠厚无华,勤力本业,家族有事,无不勉赴,不失为祖宗纯孙。”材料中的“伯爵公”最有可能是()
A.手工业者 | B.商人 | C.农民 | D.官僚 |
史家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领袖的性格:丘吉尔“有想象力但不稳定”,罗斯福“天真而喜欢喊口号”,他们并不比“往往情绪失常而暴怒”的希特勒更明智。对于这种说法,以下理解何者较为适当?
A.这位史家的说法是对历史事实的客观陈述,可以采信 |
B.这个说法只是这位史家的片面的主观意见,不足采信 |
C.这是史家从特定角度评论历史人物的结果,可以作为参考 |
D.可见当时各国领导人都不明智,因而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
英国《每日电讯报》12月18日报道:“美国总统突然采取令人意外的行动,决定在明年元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其中有许多战略上和政治上的原因。可是简单的商业上的原因往往被人遗忘。美国企业界领导人……认为中国这个未来的广大市场是解决他们本身问题的一把钥匙。”下列有关这份报道的分析正确的是()
A.这份报道应发表于1979年 |
B.“美国总统”是指尼克松总统 |
C.“本身问题”主要是指“滞胀”问题 |
D.“商业上的原因”是美中建交的主要原因 |
一位美国史学家认为:“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为基础。”该材料中省略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A.蒸汽机 | B.内燃机 | C.发电机 | D.电动机 |
顾准认为,西方近代两股潮流催生了两种风格各异的政治统治,一是经验主义,“一寸一寸前进”“螺旋上升”,沉着事功。二是理想主义,动辄革命,狂飙突起。政治传统“理想主义”的典型国家应该是()
A.法国 | B.英国 | C.美国 | D.德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