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纬网图”,完成1~2题。设A、B两地和A、D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分别为S1和S2,则
A.S1=0.5S2 B.S1=S2 C.S1=1.5S2 D.S1=2S2若A、C两地同时位于晨昏线上,则一年中这种情形会出现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下图为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文化多样性指数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图中文化多样性指数在0.4695~0.6914的省区有
A.赣、皖、晋、鲁 | B.闽、鄂、浙、内蒙古 |
C.川、甘、黔、吉 | D.内蒙古、宁、辽、琼 |
图中五省区文化多样性指数最大,其文化多样性的共同成因是
A.地形起伏大 | B.民族多样 |
C.人口数量多 | D.气候类型多样 |
2005年农业部公布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农村土地流转中流转的是土地的经营权,其原有承包关系不变。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下图为“2008-2013年我国土地流转状况变化图”。据此完成以下问题。由图可知我国土地
A.流转比例未来还会增加 | B.流转比例 2012 年最低 |
C.流转面积先降后增 | D.流转增速持续增快 |
导致我国土地近年来流转面积变化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
A.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 B.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
C.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 | D.农业科技的进步 |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示区域()
A.1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地形地势影响 |
B.7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 |
C.A处7月平均气温高于28℃ |
D.B处比A处的气温年较差大 |
关于图示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内能够欣赏到“一山有四季”奇妙景观 |
B.区域内南部河流一般在每年春季开始进入汛期 |
C.作物熟制由北部两年三熟过渡到南部一年两熟 |
D.天然橡胶是该区域普遍种植的最主要经济作物 |
2014年12月27日,随着取自汉江之上的丹江口水库的水抵达北京,标志着“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完工。每年将有145亿立方米的水基本自流到华北平原和黄淮地区,最终到达天津、北京。据此及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的走向变化较大,其主要影响因素可能为
A.城市 | B.交通 |
C.地形 | D.水源 |
有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利于解除黄河下游的洪涝威胁 |
B.工程将使受水区域的环境污染加重 |
C.能够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
D.将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有关华北地区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对话中,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
A.甲同学:对渤海海水进行淡化,满足供水需求 |
B.乙同学:利用先进钻探技术,开采深层地下水 |
C.丙同学:逐年增加“南水北调”的水量,以满足需要 |
D.丁同学:开源与节流并重,更加注重节约、循环利用 |
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甲乙两地比较,其共同点表现为
A.纬度较高,年温差大,年降水量稀少 |
B.地势低平,河流航运价值都比较高 |
C.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D.在世界人口分布中都属较稠密地区 |
甲乙两地均是世界重要的酿酒葡萄生产区。有关两地葡萄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常年盛行西风,气温年较差、日较差较小 |
B.乙地区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光热条件好 |
C.甲地深居内陆,光热资源丰富,灌溉水源充足 |
D.乙地深受海洋影响,冬不冷夏不热,降水量大 |
甲地区某公司将参加在乙地区举办的包括葡萄酒生产设备、流程在内的产品生产展示会,运输其设备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过
A.土耳其海峡 | B.好望角 |
C.苏伊士运河 | D.巴拿马运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