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某班学生对人类政治文明的历程进行探究活动,并把成果做成了展板。请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展板一:古代中国管理地方制度的演变
(1)图1-图4分别反映的是哪几个朝代的地方制度?其中哪些制度后来导致了国家的分裂?
①图1 图2 图3 图4
②
(2)秦朝实行的管理地方的制度有何积极作用?
展板二:古代希腊“西方政治文明的起源”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雅典创建的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在历史上发挥的积极作用。
展板三:罗马法“征服世界”
德国著名的法学家耶林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惟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4)请结合罗马法的相关内容,说明“惟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展板四:近代“开辟人类政治文明的新篇章”
国家 |
背景事件 |
法律文件 |
政治体制 |
英国 |
光荣革命 |
|
|
美国 |
|
1787年宪法 |
|
德国 |
|
|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
(5)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展板四。
(15)分观察下列两幅反映中日关系的图片,结合图片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图1 1895年4月 日本马关图2 1945年9月 中国南京
(1)两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2分)
(2)图2场景的出现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2分)
(3)造成图1、图2两种不同场景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8分)
(4)从图1到图2的历史,能看出近代日本的发展与战争的关系如何?对今天中国的发展有何启示?
“翻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历史,是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条并行前进,交错发展的历史脉络,列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略战争,把中国推向了苦难的深渊,仁人志士一次又一次奋起,救国救民于苦海……”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问题:
(1)分别写出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化的具体表现
(2)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各阶层为探索民主革命道路进行了哪些抗争?
(3)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会是立法机构,由参、众两院组成……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任期四年,……总统为合众国陆海军的总司令,他有权对于违犯合众国法律者颁赐缓刑和特赦。总统有权缔订条约,但须争取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并须出席的参议员中三分之二的人赞成;他有权提名,并于取得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后,任命大使、公使及领事、最高法院的法官,……总统应经常向国会报告联邦的情况。合众国的司法权属於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
材料二立法权由众议院与参议院两院行使。众议院依选举法所规定的条件,用普选方式选出……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任期七年,连选得连任。……总统有特赦权;大赦则只能依法律行之。总统统率武装部队。总统任命全体文武官员。总统主持国家典礼;接受外国的公使和大使。……共和国总统的每项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一人之副署。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美国和法国的分别是什么政体?
(2)根据材料,比较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宪法的主要异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五六世纪,雅典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公民大会,这个公民大会通常由5000到6000成员组成,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妇女、奴隶和外侨除外)。公民大会只要得到简单的多数票,就几乎可以不受任何法律限制,决定任何内部问题。至于审判方面,则由一个……市民组成的陪审团主持,罪名成立与否,由陪审团以多数票决定。
——《什么是民主》
材料二我们的政体的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政权不是掌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握在多数人手里。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贫穷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三雅典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是自由民,据估计,公元前431年雅典全部人口为40万人,其中雅典自由民16.8万,外邦人3.2万,奴隶20万。而自由民中,妇女也被排除于民主的殿堂。——哈蒙德《希腊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希腊城邦和雅典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各是什么?
(2)结合雅典民主“黄金时代”的史实,说明材料二思想的正确性。
(3)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雅典的民主制度。
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冶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主要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唐朝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
(3)根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