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是在
A.日内瓦会议 | B.第一次不结盟国家政府首脑会议 |
C.万隆会议 | D.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 |
宋朝,州县长官都改作“知州”与“知县”,这与汉朝时期的州牧、郡太守以及县令大不相同,“知”就是代理、兼任,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这说明宋朝( )
A.中央权力进一步强化 | B.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 |
C.中央与地方互相制衡 | D.世家大族控制地方行政 |
民国十三年八月,孙中山在广州演讲时说:“共产主义是民生的理想,民生主义是共产的实行;所以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要分别的还是在方法。”这表明孙中山先生()
A.认为三民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目标一致,过程迥异 |
B.认为土地国有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经途径 |
C.尝试寻找中国式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 |
D.接受俄国式发展道路,确立三大政策 |
1973年,毛泽东在会见某国外宾时说:“我跟一个外国朋友谈过,我说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伊朗、土耳其、欧洲……”毛泽东提出“一条线”外交策略的主要目的是()
A.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 | B.打破长期以来的外交僵局 |
C.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 | D.对付来自苏联方面的威胁 |
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中国邮政发行纪念邮票,展示了邓小平的重要历史活动瞬间。下图所示邮票展示的场景是为了纪念邓小平提出了()
A.“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956年1月,中共中央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任务,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的远景规划纲领》。对这一决策的背景表述正确的是()
A.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全面展开 |
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
D.“双百”方针得到全面贯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