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人民日报》曾经有这样的报道:“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福建海星社创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记录”“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与此报道相关的是

A.三大改造 B.“大跃进”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改革开放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通过如下决议:“最主要的任务是……在社会主义国营工业的领导下依靠合作社将日益众多的农户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轨道。”这表明苏联将 (  )。

A.与美国展开经济战   B.进行农业集体化
C.增加国营企业自主权   D.实行实物分配制

“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俄国,曾试图‘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几年以后感到这是‘力所不能及的’。”为了解决“力所不能及”所引发的社会危机,苏俄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

A.颁布《四月提纲》
B.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实施新经济政策
D.推行斯大林模式

苏联漫画家摩尔的作品《救命》,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初,一位农民的骷髅化,
其背后的“麦穗”已经干瘪萎缩。这幅漫画意在表明(  )。

A.新经济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人民热烈欢呼
B.战时共产主义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C.农业集体化损害农民利益,遭到人民反对
D.人们对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不满

在斯大林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这表明斯大林模式 (  )。

A.实行指导性的计划管理
B.完全排斥市场调节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导致生活物资短缺

“我们国家(苏联)的经济结构相当沉重,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5%,而日用消费品占25%”。材料主要反映了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

A.以工业化为主导
B.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C.农业经济基础薄弱
D.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