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 9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
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卯。上以胡寇为意,乃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五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末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遂字王孙,亦奇士,与余善。
(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良久飨:犒劳 |
B.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谢:谢罪 |
C.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坐:获罪,犯罪 |
D.文吏以法绳之绳:捆绑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 冯唐以孝著② 以大中臣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
B.① 乃复问唐曰②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
C.①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②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
D.① 委任而责成功② 蟹六跪而二螯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冯唐不仅有真知灼见,而且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批评最高统治者,是难得的令人折服的杰出之士。 |
B.此文一笔两涉,冯唐之所以能显示自己品格的卓异,是因为遇到了“从善如流”的汉文帝。文章通过对话描写,再现了敢于直谏的良臣和勇于纳谏的贤君形象。 |
C.冯唐虽然杰出,但仕途却大起大落,坎坷不平,最后连一个官职都保不住。唐代王勃也有“冯唐易老,李广准封”之叹。 |
D.这段文字体现了司马迁一贯的风格:朴实的叙写,蕴蓄着强烈的爱憎之情;许多生动的心理描写,显示着强烈的文学性。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燕将录
【唐】杜牧
谭忠者,绛人也。忠豪健喜兵,燕①牧刘济与二千人,障白狼口。元和五年,中黄门②出禁兵伐赵,魏牧田季安曰:“赵诚虏,魏亦虏矣,计为之何?”其徒言曰:“愿借骑五千以除君忧。”季安大呼曰:“壮夫哉!兵决出。”
忠其时为燕使魏,知其谋,乃入谓季安曰:“某之谋,是引天下之兵也。何者?往年王师算不失一,是相臣之谋。今王师越魏伐赵,不使耆臣宿将而专付中臣,不输天下之甲而多出禁甲,君知谁为之谋?此乃天子自为之谋,欲将夸服于臣下也。今若师未叩赵,而先碎于魏,是上之谋反不如下,且能不耻于天下乎!既耻且怒,于是仗猛将,练精兵,毕力再举涉河。鉴前之败必不越魏而伐赵校罪轻重必不先赵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当魏而来也。”季安曰:“然则若之何?”忠曰:“王师入魏,君厚犒之。于是悉甲压境,号曰伐赵,则可阴遗赵人书曰:‘魏若伐赵,则河北义士谓魏卖友;魏若与赵,则河南忠臣谓魏反君。卖友反君之名,魏不忍受。执事若能遗魏一城,魏得持之奏捷天子,以为符信。此乃使魏北得以奉赵,西得以为臣。于赵为角尖之耗,于魏获不世之利,执事岂能无意于赵乎?’”季安遂用忠之谋,与赵阴计,得其堂阳。
忠归燕,谋欲激燕伐赵,会刘济合诸将曰:“天子知我怨赵,今命我伐之,赵亦必大备我。伐与不伐孰利?”忠疾对曰:“天子终不使我伐赵,赵亦不备燕。”因使人视赵,果不备燕。后一日,诏果来,曰:“燕南有赵,北有胡。燕其为予谨护北疆,勿使予复挂胡忧,而得专心于赵。”刘济乃曰:“信如子断矣,何以知之?”忠曰:“潞牧卢从史外亲燕,内实忌之;外绝赵,内实与之。此为赵画曰:燕以赵为障,虽怨赵,必不残赵,必不为备,一且示赵不敢抗燕,二且使燕获疑天子。赵人既不备燕,潞人则走告于天子,曰:燕厚怨赵,今无见伐而不备燕,是燕反与赵也。此所以知天子终不使君伐赵,赵亦必不备燕。”刘济曰:“今则奈何?”忠曰:“燕孕怨,天下无不知,今天子伐赵,君坐全燕之甲,一人未济易水。是燕贮忠义之心,卒染私赵之口,不见德于赵人,恶声徒嘈嘈於天下耳。唯君熟思之。”济乃自将七万人南伐赵。
(选自《樊川文集》,有删改)
【注】①燕和下文的赵、魏、潞均指当时割据一方的藩镇,燕牧、魏牧、潞牧分别指所在藩镇的节度使。②中黄门:此处指宦官。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某之谋,是引天下之兵也引:引来 |
B.今若师未叩赵叩:攻打 |
C.魏若与赵,则河南忠臣谓反君与:帮助 |
D.会刘济合诸将曰会:拜会 |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能够印证谭忠对形势判断准确的一组是
①忠其时为燕使魏,知其谋②是上之谋反不如下
③因使人视赵,果不备燕④后一日,诏果来
⑤信如子断矣⑥燕孕怨,天下无不知
A.①②⑤ | B.①③⑥ | C.②④⑥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杜牧为燕镇部将谭忠写的一篇传记,文章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王朝藩镇割据严重,藩镇之间、藩镇与朝廷之间争战不休的社会现实。 |
B.朝廷从全国各地征调军队越过魏镇去攻打赵镇,魏镇节度使田季安想趁机起兵拦击朝廷军队,谭忠认为此举不妥,并提出两全之策帮助魏镇摆脱危机。 |
C.谭忠回到燕镇后,想让刘济出兵讨伐赵镇。他分析说,皇上要讨伐赵镇,而燕镇不出兵协助的话,会让心怀忠义的燕镇背上偏袒赵镇的恶名。 |
D.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谭忠始终注意维护与朝廷的关系。作者对谭忠的言行虽然没有作出直接评价,但行文中还是透露出对他的肯定之意。 |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赵诚虏,魏亦虏矣,计为之何?
⑵执事若能遗魏一城,魏得持之奏捷天子,以为符信。
⑶燕其为予谨护北疆,勿使予复挂胡忧,而得专心于赵。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鉴前之败/必不越魏/而伐赵校罪轻重/必不先赵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当魏而来也 |
B.鉴前之败/必不越魏而伐赵/校罪轻重/必不先赵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当魏而来也 |
C.鉴前之败/必不越魏而伐赵/校罪轻重/必不先赵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当魏而来也 |
D.鉴前之败/必不越魏/而伐赵校罪轻重/必不先赵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当魏而来也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一)记毗陵驿马
(清)刘可毅
客有以善相马者言予曰:“毗陵驿当孔道,羽檄急,则云阳、锡山南北三百里,吾驿枢其中,蹄声、铎声、箠声,午交衢,昼夜不绝。驿置马,故无弗良也。江阴金逸亭部卒善畜马,过武进,货之驿者一。帖耳曳尾,足涂泥,寖下矣。而曰:‘是尝陷于贼,沉于渊,摧于锋刃者,固百战余也。’而厩故所畜者,兰筋①竖面,雄健出马上。而马又不任施羁靮,蹄啮乘者使踣。而时或风厉霜肃,林木瑟瑟下,则又仰首鸣鸣嘶,足奋掷地,绝辔腾跃,飙忽若鹰隼,追勿得。而他马则驯伏枥下。方是时,善相马者等定他马,此下之。而厩卒以马弗良,益益他马刍,他马益壮,益善走,而马亦益老。
“江阴金逸亭者,从李勇毅百战蕲、黄、潜、太、舒、桐间。折西规德安随州,北解南阳围,复东下统防休宁。军畜名马,多能绝尘驰,战辄陷陈,奔突矛弹,望景不可见。”若客言,马固甚凡也。
则又曰:“马既老,部卒以他事再至,见马早:‘是惫至此耶?昔陷于贼,沉于渊,摧于锋刃,而卒以自全。复卒以惫,毋宁其死于贼渊锋刃犹有令名焉,而顾郁郁久居此耶?’马似闻言悲,卒去,不食死。厩卒剖马革,则腹胁隐旋作龙鳞文,惊,报相马者。至,大言曰:‘予固言马之良也,而驽视以死。’埋马于驿之阴。”
予闻之悲,而记其语,客亦去。
【注】①兰筋:马目上的筋名。古人认为马目上兰筋竖者,可行千里。
(二)辕马说
(清)方苞
余行塞上,乘任载之车,见马之负辕者而感焉。
古之车,独辀加衡而服两马。今则一马夹辕而驾,领局于枙,背承乎韅,靳前而靽后。其登阤也,气尽喘汗,而后能引其轮之却也。其下阤也,股蹙蹄攒,而后能抗其辕之伏也。鞭策以劝其登,棰棘以起其陷,乘危而颠,折筋绝骨,无所避之,而众马之前导而旁驱者不与焉。其渴饮于溪,脱驾而就槽枥,则常在众马之后。
噫,马之任孰有艰于此者乎!然其德与力,非试之辕下不可辨。其或所服之不称,则虽善御者不能调也。驽蹇者力不能胜,狡愤者易惧而变,有行坦途惊蹶而偾其车者矣。其登也若跛,其下也若崩,泞旋淖陷,常自顿于辕中,而众马皆为所掣。
呜呼,将车者,其慎哉。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毗陵驿当孔道孔:大 |
B.善相马者等定他马等定:定等次,评出优劣的级别。 |
C.而众马之前导而旁驱者不与焉与:和,跟 |
D.常自顿于辕中顿:困顿 |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表现“良马情态”的一组是
①帖耳曳尾,足涂泥②蹄啮乘者使踣
③战辄陷陈,奔突矛弹④领局于枙,背承乎韅
⑤有行坦途惊蹶而偾其车者矣⑥其登也若跛,其下也若崩
A.①②③ | B.①③⑤ | C.②④⑥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阴金逸亭部卒将一匹身经百战的战马卖给毗陵驿站,相马者因为它温顺,缺少桀骜不训的气质,就认为它是一匹普通的马。 |
B.部卒因为其他的事再到毗陵驿站的时候,见马已经老了,感慨说如果因为疲顿的样子死去,还不如壮烈战死有个美好的名声。 |
C.方苞认为辕马应艰辛负重,历尽艰险而不推辞,但判定马是否可以作辕马,需要让它驾辕才可以知道,力不胜者会窘态百出。 |
D.方苞对驾驭辕马者用车辕夹在马侧,用皮带套住马背,勒住马腹、马臀,用鞭子驱赶马登坡、从坎陷中挣脱出来的行为不满。 |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厩卒以马弗良,益益他马刍,他马益壮,益善走……
(2)予固言马之良也,而驽视以死。
(3)其登阤也,气尽喘汗,而后能引其轮之却也。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
张根字知常,饶州德兴人。少入太学,甫冠,第进士。调临江司理参军、遂昌令。当改京秩,以四亲在堂,冀以父母之恩封大父母,而貤①妻封及母,遂致仕,得通直郎,如其志。时年三十一。乡人之贤者彭汝砺序其事,自以为不及。
屏处十年,曾布﹑曾肇﹑邹浩及本道使者上其行义,徽宗召诣阙。为帝言:“人主一日万几,所恃者是心耳。一累于物,则聪明智虑且耗,贤不肖混淆,纲纪不振矣。愿陛下清心省欲,以窒祸乱之原。”遂请罢钱塘制造局。帝改容嘉美,以为亲贤宅教授。
未几,通判杭州,提举江西常平。洪州失官锡,系治兵吏千计。根曰:“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今罗取无罪之人,责以不可得之物,何以召和气?” 乃罢其狱。
大观中命为转运副使改淮南转运使加直龙图阁又以水灾多乞蠲租赋散洛口米常平青苗米振贷流民诏褒谕之。
徙两浙,辞不行,乃具疏付驿递奏。大略谓:“今州郡无兼月之储,太仓无终岁之积,军需匮乏,边备缺然。东南水旱、盗贼间作,西﹑北二国窥伺日久,安得不豫为之计?” 因条列茶盐、常平等利病之数,遂言:“为今之计,当节其大者,而莫大于土木之功。今群臣赐一第,或费百万。臣所部二十州,一岁上供财三十万缗耳,曾不足给一第之用。以宠元勋盛德,犹虑不称,况出于闾阎干泽者哉。虽赵普、韩琦佐命定策所未有,愿陛下靳之。其次如田园、邸店,虽不若赐第之多踿,亦愿日削而月损之。如金帛好赐之类,亦不可不节也。”书奏,权幸侧目,谋所以中伤之者,言交上,帝察根诚,不之罪也。
寻以花石纲拘占漕舟,官买一竹至费五十缗,而多入诸臣之家。因力陈其弊,益忤权幸,乃擿根所书奏牍注切草略,为傲慢不恭,责监信州酒。既又言根非诋常平之法,以摇绍述之政,再贬濠州团练副使,安置郴州。寻以讨淮贼功,得自便。以朝散大夫终于家,年六十。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一十五》)
【注】①貤:通“移”。转移;转赠对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屏处十年 屏:隐居 |
B.安得不豫为之计 豫:参与 |
C.乃罢其狱 狱:案件 |
D.犹虑不称 虑:担忧 |
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观中/命为转运副使/改淮南转运使/加直龙图阁/又以水灾多/乞蠲租赋/散洛口米/常平青苗米/振贷流民/诏褒谕之/ |
B.大观中命为转运/副使改淮南转运/使加直龙图阁/又以水灾多/乞蠲租赋散洛口米常平青苗米/振贷流民/诏褒谕之/ |
C.大观中/命为转运/副使改淮南转/运使加直龙图阁/又以水灾多/乞蠲租赋散洛口米常平青苗米/振贷流民/诏褒谕之/ |
D.大观中命为转运/副使改淮南转运使/加直龙图阁/又以水灾/多乞蠲租赋/散洛口米/常平青苗米/振贷流民/诏褒谕之/ |
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张根很有才华,刚满二十岁,就考取进士功名。曾布等多名官员上书表扬他的操行和道义,为此,徽宗把他召入皇宫。张根借机向皇帝提出了建议。 |
B.大观年间,张根被任命为转运副使,改为淮南转运使,加任直龙图阁。他鉴于当时水灾频发,请求减免租赋, 发放洛口米粮、常平青苗米,救济流民。 |
C.张根调任两浙,辞职不赴任,于是写下奏疏通过驿站上奏朝廷。奏疏中力陈贪官横行和自然灾害环生导致的国库空虚,敌国窥伺、盗贼频起的严重局面。 |
D.张根的多次上书,触怒了权贵佞臣,他们罗织罪名,先将张根贬为监信州酒。不久又以张根诋毁常平之法等为借口,再次将他贬为濠州团练副使。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一累于物,则聪明智虑且耗,贤不肖混淆,纲纪不振矣。
(2)权幸侧目,谋所以中伤之者,言交上,帝察根诚,不之罪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后面题目。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辨。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自东汉已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
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能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盖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信□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轼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而潮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焄蒿凄怆,若或见之。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
元丰元年,诏封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潮人请书其事于石,因作诗以遗□,使歌以祀公。
(选自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今所传,不可诬也诬:捏造 |
B.自东汉已来,道丧文弊弊:凋敝 |
C.独韩文公起布衣起:出身 |
D.民欢趋之趋:奔向 |
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是皆有口参天地之化
②信口孔子之言
③因作诗以遗口
A.①以②然③之 | B.①而②乎③其 |
C.①以②乎③之 | D.①而②然③其 |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辨 |
B.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辨 |
C.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辨 |
D.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辨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中作者对韩愈在文学、儒学、政治以及军事等方面的成就与才能作了高度评价和热情颂赞。 |
B.作者认为韩愈专一诚挚的心意能取信于潮州的百姓,却不能使自己的朝廷立足。 |
C.韩文公庙是在朝散郎王君涤在潮州做知州期间重建的。 |
D.作者应潮人之请作诗以祭韩文公。 |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
②愿新公庙者,听。
(2)韩愈被贬潮州,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请结合文本举两个事例加以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后面的小题。
房彦谦,字孝冲,本清河人也。彦谦早孤,不识父。长兄彦询,以彦谦天性颖悟,亲教读书。年七岁,诵数万言,□宗党所异。十五,出继叔父子贞,事所继母,有逾本生。后丁所继母忧,勺饮不入口者五日。事伯父乐陵太守豹,竭尽心力,每四时珍果,口弗先尝。遇期功之戚,必蔬食终礼,宗从取则焉。其后受学于博士尹琳,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解属文工草隶雅有词辩风概高人。年十八,适广宁王孝珩为齐州刺史,辟为主簿。时禁网疏阔①,州郡之职尤多纵弛。及彦谦在职,清简守法,州境肃然,莫不敬惮。
开皇七年,擢授承奉郎,俄迁监察御史。以秩满,迁长葛令。仁寿中,上令持节使者巡行州县,察长吏能不,以彦谦为天下第一,超授鄀州司马。内史侍郎薛道衡,一代文宗,位望清显,所与交结,皆海内名贤。重彦谦为人,深加友敬。炀帝嗣位,道衡转牧番州,路经彦谦所,留连数日,屑涕□别。黄门侍郎张衡,亦与彦谦相善。于时帝营东都,穷极侈丽,天下失望。又汉王构逆,罹罪者多,彦谦见衡当途而不能匡救,以书谕之。衡得书叹息,而不敢奏闻。
彦谦知王纲不振,遂去官隐居不仕,将结构蒙山之下,□求其志。司隶别驾刘灹,陵上侮下,讦以为直,刺史惮之,皆为之拜。唯彦谦执志不挠,抗礼长揖,有识嘉之。灹亦不敢为恨。其后隋政渐乱,莫不变节。彦谦直道守常,介然孤立,颇为执政者之所嫉,出为泾阳令。未几,终于官,时年六十九。
家有旧业,资产素殷,又前后居官,所得俸禄,皆以周恤亲友,家无余财,车服器用,务存素俭。自少及长,一言一行,未尝涉私,虽致屡空,怡然自得。尝从容独笑,顾谓其子玄龄曰:“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所有文笔,恢廓闲雅,有古人之深致。又善草隶,人有得其尺牍者,皆宝玩之。
(选自《隋书·房彦谦传》,有删节)
【注】①禁网疏阔:指官场纪律松弛。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擢授承奉郎,俄迁监察御史擢:提拔 | B.又汉王构逆,罹罪者多罹:死难 |
C.家有旧业,资产素殷素:向来 | D.顾谓其子玄龄曰顾:回头 |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诵数万言,□宗党所异
②留连数日,屑涕□别
③将结构蒙山之下,□求其志
A.①而②以③因 | B.①为②而③以 |
C.①为②乃③而 | D.①因②而③乃 |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解属文/工草隶/雅有词/辩风概高人 |
B.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解属文/工草隶/雅有词辩/风概高人 |
C.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解属文工草隶/雅有词辩风概/高人 |
D.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解属文/工草隶/雅有词辩/风概高人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房彦谦年幼丧父,不知道父亲是谁。他的长兄房彦询,认为房彦谦天性聪颖有悟性,亲自教他读书。 |
B.房彦谦与黄门侍郎张衡也很友好,当他看到张衡当权却不能对朝政匡正挽救时,就写信劝告他,但张衡却不敢上奏皇帝。 |
C.司隶别驾刘灹,欺上压下,揭发那些自认为正直的人,刺史畏惧他,都对他下拜。 |
D.房彦谦担任官职期间,所得俸禄,都用来周济亲朋好友,日常生活保持勤俭朴素的作风,虽常常招致贫乏,但他始终怡然自得。 |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出继叔父子贞,事所继母,有逾本生。
②又善草隶,人有得其尺牍者,皆宝玩之。
(2)在文中找出两个表现房彦谦“直道守常”的例子。(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