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也。少好学,博览众书。孙策创业,命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文武之事,一以委昭。策且亡,以弟权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上表汉室,下移属城,中外将校,各令奉职。权悲感未视事,昭谓权曰:“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以成勋业也。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权
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昭复为权长史,授任如前。   
权每田猎,常乘马射虎,虎常突前攀持马鞍。昭变色而前曰:“将军何有当尔?夫为人君者,谓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谓驰逐于原野,校勇于猛兽者乎?如有一旦之患,何以对天下?”权谢昭曰:“年少虑事未远,乃以此惭君。”昭虽谏争,常笑而不答。
初,权当置丞相,众议归昭。权曰:“方今多事,职统者责重,非所以优之也”后孙邵卒,百僚复举昭,权曰:“孤岂为子布有爱乎?领丞相事烦,而此公性刚,所言不从,怨咨且兴,非所以益之也。”乃用顾雍。
昭每朝见,辞气壮厉,义形于色,曾以直言逆旨,中不进见。后蜀使来,称蜀德美,而群臣莫拒,权叹曰:“使张公在坐,彼不折则废,安复自夸乎?”明日,遣中使劳问,因请见昭。
昭避席谢,权跪止之。昭坐定,仰曰:“昔太后、桓王不以老臣属陛下,而以陛下属老臣,是以思尽臣节,以报厚恩,使泯没之后,有可称述,而意虑浅短,违逆盛旨,自分幽沦,长弃沟壑,不图复蒙引见,得奉帷幄。然臣愚心所以事国,志在忠益,毕命而已。若乃变心易虑,以偷荣取容。此臣所不能也。”权辞谢焉。  
昭容貌矜严有威风权常曰孤与张公言不敢妄也举邦惮之年八十一嘉禾五年卒遗令幅巾素棺敛以时服。权素服临吊,谥曰文侯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张昭传》)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匹夫之情哉铺子,店肆
B.权昭曰道歉
C.将军何有尔妥当
D.孤岂为子布有乎偏心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一委昭是思尽臣节,以报厚恩
B.策亡,以弟权托昭所言不从,怨咎
C.身自扶权上马年少虑事不远,以此惭君
D.孝廉得寝伏哀戚以对天下

下列句子中,都能直接表现张昭“耿介忠正”的一组是      (3分)
①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   
②方令多事,职统者责重,非所以优之也   
③而此公性刚,所言不从,怨咎且兴,非所以益之也   
④不以老臣属陛下,而以陛下属老臣,是以思尽臣节,以报厚恩
⑤若乃变心易虑,以偷荣取容,此臣所不能也   
⑥使张公在坐,彼不折则废,安复自夸乎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①④⑤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昭辅佐了孙策之后,又能忠心耿耿地辅佐孙权;时时以国家事业为重来开导孙权。
B.丞相孙邵死后,百官又举荐张昭当丞相,孙权担心张昭说的话别人不听从。
C.张昭对孙权的缺点和错误,能毫不留情地指出。张昭曾经因直言而使孙权好久不召见他。
D.孙权面对蜀国使者来吴,无人能对付,孙权不禁想起了张昭。

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昭容貌矜严有威风权常曰弧与张公言不敢妄也举邦惮之年八十一嘉禾五年卒遗令幅巾素棺敛以时服。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方今多事,职统者责重,非所以优之也。
②昔太后、桓王不以老臣属陛下,而以陛下属老臣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根据下面的要求,断句并翻译。  
祖辈传承下来的名言,我们信手拈来,用起来得心应手。有一些名言,原意被误解了,而且一直在误解、误用。比如孔子的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多年来被理解为“老百姓只可以被统治和支使,不可以让他们懂知识、有文化”。这样的翻译和理解与孔孟之道“有教无类”的宗旨大相径庭。究其原因,是我们理解时把句读搞错了, “句读”理顺了,意思也就明确了,请结合“有教无类”的宗旨,重新思考该句的“句读”及句意。  
(1)断句:民 可 使 由 之,不 可 使 知 之(用“/”断句)  
(2)句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下列各句中对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乃尔是与   过:责备
B.君子疾夫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舍:舍弃,回避
C.则将焉用彼矣相:搀扶盲人走路的人
D.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倾诉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昔先王以为东蒙主不能
B.且在邦域中矣既来,则安之
C.丘闻有国有家者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
D.不患寡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不在颛臾,在萧墙之内也

以下五句话中,全都体现孔子治国安邦原则的一组是(  )
①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②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③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④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⑤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2)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阅读下面文字。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门,佯狂不知所者,其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解释加点字词:
脱身以逃()②剪发门() ③不知所者()
人贱行()⑤斯墓() ⑥无不有()而拜且泣者
翻译文句。
①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答:
②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答:
③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答:
④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答:
本段文字说明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试简析并说明作用。
答:

阅读《渔父》完成小题。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浑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波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对于“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的原因,屈原和渔父的看法分别是什么?
屈原:                                                                   
渔父:                                                                   
屈原以“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说明                                 
渔父以“沧浪之水”的比喻,说明   
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当的两项是()

A.“颜色”、“形容”都是古今异义
B.“何故”、“是以”两个短语在词序上特点相同
C.“于物”、“见放”中“于”“见”都表被动
D.文中两个“乎”,在意义用法不相同

E、“察察”、“汶汶”、“皓皓”三个叠词,在句中所充当的成分不全相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刚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师道不传也久矣

A.巫医乐师百工 B.师道不复可知矣
C.彼童子 D.非蛇鳝穴无可寄托者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于其身也,则师焉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学于师
C.孔子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D.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

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师不必贤于弟子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李氏子蟠,……不拘于时 D.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A.那些教孩子的老师,只教孩子读书并帮助他们朗读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B.那些教孩子的老师,只教孩子读书并帮助他们学习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C.对那些只教孩子读书并帮助他们学习其中的文句,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我是无所谓的。
D.那些教孩子的老师,教孩子读书并帮助他们朗读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