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分)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城镇化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结果。城镇化速度过快也会带来一系列的城市问题。甲图为大陆沿海省区城镇化水平及变动幅度状况图(2000〜2005年),乙表为M省人口变化情况表(1953〜2000年)。
(1) 据甲图信息,指出2000〜2005年我国大陆沿海省区(市)的城镇化发展的特点。
(2) 简述我国东部沿海城市化水平较高且增幅较大的省区可能产生的城市问题。
(3) 根据材料,分析M省人口变化特点及原因。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4)题。
材料:下图为中国局部区域图,阴影部分为“西三角经济区”,重庆、成都与西安三个大城市成为该经济区的重心。下表为2007年上海市、重庆市的统计资料。
(1)与A河相比,B河在河流水文上的显著特征有、、、。
(2)从区域发展阶段来看,“西三角”地区处于阶段,该阶段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
的转移方向是。
(3)与“长三角”比较,简析“西三角”工业发展的优势区位。
(4)依据表格材料,说出重庆成为“西三角”重心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共12分)
下图所示甲湖,湖底北高南低,水深平均达20多米,湖形口窄内宽,湖口架有大桥沟通东西两岸。该湖是世界上产量高、开采历史较悠久的“石油湖”,湖面及沿岸井架林立、油管密布、油塔成群;湖内水产也十分丰富。湖周围城市居住人口合计在320万人以上。50多年前人们开始将连接外海的水道拓宽、挖深,并定期清淤.近年来,针对湖区环境质量下降,管理部门制定了长远的治理规划。
(1)简述甲湖湖水南部水淡,北部微咸的原因。
(2)指出人们将连接外海的水道拓宽、挖深的主要目的,并说明此举对湖区水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为了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地形、气候、河流之间的关系,老师组织学生们以欧洲为案例进行探究。下面是他们探究时使用的地图。据图回答。(共14分)
(1)概括归纳欧洲地势的特点。
(2)说明这种地势特点对欧洲气候的影响。
(3)根据A、B两地的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比较两地气候差异。
(4)根据A地的气候特点和地形,推测当地的河流主要水文特征。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共16分)
资料一:亚洲某区域图
资料二:
2011年持续4个多月的水灾给泰国南部地区的旅游造成较大影响,首都曼谷到11月依然被洪水淹没。
资料三:
王珉是个摄影发烧友,早在暑假的时候,就想买相机了,不过,1万多元的价格,让他犹豫了两个月。不想一台相机涨幅近千元。“一时半会可能降不下来哦。机身也涨了好几百元呢!”“主要问题就出在泰国洪水上。”看着王珉爱不释手地把玩着镜头,店员热心地帮他分析起来。
(1)描述泰国的地理位置。
(2)受西南季风影响,泰国每年5-10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的3/4。简要说明西南季风的形成过程。
(3)分析泰国水灾,为什么造成中国市场日本数码产品价格上涨。
“以港立市”是厦门城市发展的方针,厦门西港是天然深水港区。下图示意20世纪90年代厦门市工业区分布,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20世纪90年代厦门岛工业主要分布在岛屿西部的原因。
(2)20世纪90年代初,罐头厂是厦门食品工业的龙头。罐头企业属于。
A.原料导向型 | B.市场导向型 | C.技术导向型 | D.动力导向型 |
(3)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厦门旧市区部分重工业陆续搬迁到厦门西港的西岸,试分析其原因。
(4)近年来,政府将厦门岛南段废弃铁路开发为铁路公园。分析该段铁路废弃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