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为太湖平原与东北平原农业相关要素,回答21~22题。
|
太湖平原 |
东北平原 |
人均耕地面积(公顷) |
0.07 |
0.31 |
谷物年产(千克/公顷) |
12414 |
4916 |
从表中数据得知太湖平原的谷物单产远高于东北平原,其主要原因是
A.太湖平原土壤肥力较高 |
B.太湖平原机械化水平高 |
C.太湖平原耕地面积较广 |
D.太湖平原农作物复种指数高 |
近些年来,太湖平原从原来向北方地区输送粮食,到如今粮商频频从北方地区调粮,南粮北上逐渐被北粮南下所取代,其转变的原因是
①东北地区人均粮食多
②太湖平原城市化占用耕地,粮食种植面积缩小
③近些来,北方地区耕地面积扩大
④东北平原机械化程度高,科技投入大,增产潜力大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图中绕转天体为地内行星。太阳处于最大地平高度称为上中天(图中P地),太阳连续两次处于上中天为1昼夜。绕转天体自转周期为t,公转周期为T,且3t = 2T。读图回答各题。设绕转天体1年(公转1周)为Y,1昼夜为D,则()
A.3D=2Y | B.2D=3Y |
C.D=2Y | D.2D=Y |
白天,绕转天体地表温度远高于地球,主要是绕转天体()
①公转周期长②白昼时间长
③与太阳距离较近④大气层很厚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④① |
北极星是处在地轴北端延长线上的恒星。图中,αβ之和为40°,αβ之差为20°。读图回答各题。有关A、B两地的位置的判断,正确的是()
A、A在B的南方B、A在B的北方
C、A在南半球,B在北半球D、A在北半球,B在南半球一年中,A、B两地()
A、线速度相同 B、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差值为0
C、昼长均相同D、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为47°
图为某探险穿越地航拍图,该地分布着灰白色的长条状土丘群。土丘形如“白龙”,故曰白龙堆。《汉书·地理志》有“白龙堆,乏水草,沙形如卧龙”的记载。据此完成各题。该探险穿越地位于我国()
A.东北地区 | B.华北地区 |
C.西北地区 | D.西南地区 |
图中长条状土丘沿主风向延伸,该地盛行()
A.东北风 | B.东南风 |
C.西南风 | D.西北风 |
图甲中甲地气温年较差约为13℃,乙地气温年较差约为9℃。图乙示意三地年降水量及其年内变化。读图甲、图乙,完成各题。造成甲、乙两地气温年较差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海陆位置 | B.纬度位置 |
C.地形因素 | D.植被状况 |
图4中与甲、乙两地降水特征相符的曲线分别是()
A.①、② | B.②、① | C.③、① | D.②、③ |
图显示我国四个省2013年三种水果的产量。读图,完成各题。 ①、②、③代表的水果依次是()
A.柑桔、苹果、梨 | B.梨、苹果、柑桔 |
C.苹果、柑桔、梨 | D.苹果、梨、柑桔 |
M省可能是()
A.浙江 | B.海南 | C.陕西 | D.湖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