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海平原地势十分平坦,海拔多在50米以下。从山麓到海滨,可以分为①山麓洪冲积扇平原(缓斜平原)、②冲积低平原、③滨海平原,三个组成部分的地表物质,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土壤、植被以及农业发展情况都有明显差别。读图完成26~28题。关于黄淮海平原三个组成部分的比较,不合理的是
A.面积大小:①>②>③ |
B.地势高低:①>②>③ |
C.土壤肥力高低:①>②>③ |
D.沉积物颗粒大小:①>②>③ |
黄淮海平原三部分的共同之处是
A.成因相同:冲积平原 |
B.气候类型相同:温带大陆性气候 |
C.植被类型相同:耐盐植物 |
D.海拔高度相同:50米 |
下列关于黄淮海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夏秋多雨,地势低平,易出现旱涝、盐碱 |
B.从东向西,盐碱化程度越来越严重 |
C.土地限制性因素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最大的是干旱缺水地 |
D.黄淮海平原西部地区的中、低产田分布较集中 |
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1-3题。
甲地 |
乙地 |
丙地 |
丁地 |
|
白昼时间 |
5小时30分 |
9小时09分 |
11小时25分 |
13小时56分 |
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A.甲地 | B.乙地 | C.丙地 | D.丁地 |
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A.甲乙丙丁 | B.甲乙丁丙 | C.丙丁乙甲 | D.丁丙乙甲 |
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地球的公转②地球的自转③黄赤交角的存在④地方时的不同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图中阴影表示黑夜,读图判断1—2题:图示的时刻前后数日内
A.密西西比河处于枯水期 | B.南极长城站处于极昼时期 |
C.漠河的白天比广州长 | D.硅谷地区天气干热 |
图示的时刻,北京时间是
A.9时40分 | B.20时20分 | C.8时20分 | D.21时40分 |
2006年12月21日9:00(北京时间)一架飞机从北京出发,沿最短的路线飞往位于(64°W,80°S)的某地,为我国科考队员运送考察物资,物资空投处需美国科考队员协助空投(美方使用西五区时间),我方队员接到通知飞机将在18小时后准时飞临指定地点。回答1—4题。我方队员需通知美方人员何时必须到位
A.22日3:00 | B.22日14:00 | C.21日3:00 | D.21日14:00 |
飞机在飞行途中将经过
A.俄罗斯 | B.巴西 | C.新西兰 | D.澳大利亚 |
飞机到达时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印度此时已经日出 | B.中国正值雨季 |
C.地球公转速度变慢 | D.中国前往波斯湾的船舶顺风顺水 |
近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了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选择在西昌的10月发射是因为该时段的天气状况更好 |
B.西昌比酒泉更适合该次发射可能是因为西昌的纬度更低 |
C.此次发射的卫星可以探测月球的表层矿产资源 |
D.该卫星不属于天体 |
下图中AB线表示晨昏圈的一部分,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读图回答1-4题。
|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A.135°E,21°N B.135°W,21°SA.69°N及其以北地区 | B.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 |
C.69°S及其以南地区 | D.69°S上 |
此时全球新的一天的范围约占全球的
A.一半 | B.小于一半 | C.大于一半 | D.全部 |
该天甲地的昼长为
A.12小时 | B.10小时 | C.14小时 | D.24小时 |
2004年3月22日到4月3日期间,可以看到多年一遇的“五星连珠“天象奇观。其中水星是最难一见的行星,观察者每天只有在日落之后的1小时内可能看到它。在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中心点为极地。回答1—3题。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可能看到“五星连珠”现象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在新疆的吐鲁番(约89°E)观看五星连珠现象,应该选择的时间段(北京时间)是
A.18时10分至19时 | B.16时10分至17时 |
C.20时10分至21时 | D.21时10分至22时 |
五星连珠中,除了水星外,另外四颗星是
A.金星、木星、土星、天狼星 | B.金星、火星、木星、海王星 |
C.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 D.金星、火星、土星、木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