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10是北京近地面多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图11是北京城市环流模式图。全市近年来共完成绿化造林16万亩,植树 1792万株,林木覆盖率达到50.5%。
(1)观察图10,说出北京近地面气温的分布特点:_____________。
(2)形成这种气温分布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双项选择)
A.城区人口集中,工业发达
B.城区的降水量多
C.郊区空气中的尘埃多
D.郊区的绿地多
(3)根据图10所示信息,用箭头在答题卡上的图中画出北京市的热岛环流。
(4)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你认为北京市规划的造林重点应选在图11中ABC三处的_________地(只填一个字母),其对北京市环境治理的最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双项选择)。
A.美化环境 B.涵养水源 C.保持水土 D.净化空气
(5)根据图10,如果要把大气污染严重的某大型企业从城区迁出,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你认为最适合该企业的新厂址应选在图11的A、B、C三地中的_________地。(只填一个字母)
该新厂址对北京市环境保护的主要意义是避免了_________________。(双项选择)
A.工厂排放的废水从近地面流向北京城区
B.工厂的固体废弃物对城市的污染
C.工厂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向北京城区
D.工厂产生的噪音影响北京城区
图为“南美洲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2 分)
(1)丙地区自然带为 带,其成因主要是。
(2)南美洲西海岸,从甲处到丁处自然带分布特征是 ,其形成因素主要有、 。
(3)在甲、丁两处东侧山地,海拔相似,但垂直自然带分布差异显著,其主要表现有 、 、 等方面,形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图是M岛地形略图,降水分布图及农业地域类型图。读图回答问题(13分)
(1)M岛所处的半球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M岛的降水时间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M岛的降水空间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M岛降水量比同纬度其它地区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其形成的社会经济因素是______________。
(6)乙为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与甲地农业地域类型不同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以下图文资料,分析回答
材料一:1983~1985年非洲经历了20世纪最大的一次干旱。从北到南有34个国家遭受大旱,其中24个国家发生饥荒,1亿多人口受到饥饿的威胁。这次饥荒被联合国称为“非洲近代史上最大的人类灾难”。
材料二:读《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和《我国部分地区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
(1)非洲多旱灾的原因是什么?
(2)图中C地区为湿润地区,但又是干旱频发区,试从地形地势方面解释其原因。
(3)分析A、B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原因。
下图为“2007年7月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事件示意图”,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概括描述2007年7月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
(2)简析江南、华南等地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的原因,并指出由此形成的次生灾害。
(3)从位置和降水因素,分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除上述两个因素外,你认为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探究淮河流域洪灾频发的原因?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加勒比岛国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发生里氏7.3级地震,震中位于首都太子港(18°32ˊN,西经72°20ˊW)以西约16km处,震源深度约10km,太子港沦为一片废墟,遇难人数超过10万。这场海地自1770年以来最严重的大地震,使这个西半球最贫穷的国家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材料二:加勒比海地区图
(1)试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说明此次海地大地震的主要原因。
(2)地震灾害容易引发哪些地质灾害?
(3)此次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