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委员会将2007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致力于研究氨的合成与催化剂表面积大小关系的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以表彰他在“固体表面化学过程”研究中作出的贡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增大催化剂的表面积,能增大氮气的转化率 |
B.增大催化剂的表面积,能同时、同程度增大合成氨的正、逆反应速率 |
C.工业合成氨采用高压,且压强越高越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
D.当断裂3mol H-H键的同时断裂2mol N-H键时,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 |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
A.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B.CO2的比例模型:![]() |
C.2—甲基丙烷与异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 |
D.126C与146C互为同位素,且利用146C可测定一些文物的年代 |
下列化合物中,含有极性共价键的是( )
A.H2O | B.Cl2 | C.NaCl | D.Na2O |
某些建筑材料含有放射性元素氡(),会对人体产生一定危害。该原子中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是()
A.136 | B.50 | C.86 | D.222 |
根据下列实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双选)( )
A.左边烧杯中铁表面有气泡,右边烧杯中铜表面有气泡,活动性:Al>Fe>Cu |
B.左边棉花变为橙色,右边棉花变为蓝色,氧化性:Cl2>Br2>I2 |
C.白色固体先变为浅黄色,后变为黑色(Ag2S),Ksp:AgCl>AgBr>Ag2S |
D.锥形瓶中有气体产生,烧杯中液体变浑浊,非金属性:S>C>Si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索镁粉与溴水反应的机理,做了如下四组实验:①将镁粉投入冷水中,未见任何现象;②将镁粉放入溴水中,观察到只是开始时产生极少量的气泡,但溴水的颜色逐渐褪去;③将镁粉放入液溴中,未观察到任何明显现象;④向含足量镁粉的液溴中滴加几滴水,观察到溴的红棕色很快褪去。则下列关于镁与溴水的反应机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镁粉只能直接与溴水中的溴反应 |
B.水是镁粉与溴发生反应的催化剂 |
C.产生极少量的气泡是由镁粉与水反应得到的 |
D.镁粉与溴水中的酸发生反应,导致平衡移动使溴水褪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