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3位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化学家。烯烃复分解反应实际上是在金属烯烃络合物的催化下实现C=C双键两边基团换位的反应。如下图表示了两个丙烯分子进行烯烃换位,生成两个新的烯烃分子——丁烯和乙烯。
现以石油裂解得到的丙烯为原料,经过下列反应可以分别合成重要的化工原料I和G。I和G在不同条件下反应可生成多种化工产品,如环酯J。
请按要求填空:
(1)写出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①:_________,⑥: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④、⑤中有一反应是与HCl加成,该反应是________(填反应编号),设计这一步反应的目的是 ,物质E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⑩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反应8NH3+3Cl2=6NH4Cl+N2,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中氧化剂是 ,被氧化的是 元素。
(2)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与数目。
(3)该反应中参加氧化还原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碘被称为“智力元素”,科学合理地补充碘可防止碘缺乏病,KI、KIO3曾先后用于加碘盐中。
(1)工业上可以通过铁屑法生产KI,其工艺流程如下:
①反应I生成铁与碘的化合物(Fe3I8),若该化合物中铁元素与碘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则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操作A包括加热浓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冰水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KIO3可以通过H2O2氧化I2先制得HIO3,然后再用KOH中和的方法进行生产。
①配平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H2O2+___I2→____HIO3+____H2O
②烹饪时,含KIO3的食盐常在出锅前加入,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制得1.284 kg KIO3固体,理论上至少需消耗质量分数为30%的双氧水__________kg。
喷泉实验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试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A的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
别盛有液体。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
A.HCl和H2O B.Cl2和NaOH溶液
C.HCl和汽油 D.CO2和NaOH溶液
(2)在图B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
A.Cu与稀盐酸 B.NaHCO3与NaOH溶液
C.CaCO3与稀硫酸 D.NH4HCO3与稀盐酸
(3)在图B的锥形瓶外放一水槽,锥形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不可能是()
A.浓硫酸 B.生石灰 C.硝酸铵 D.烧碱
实验室制备气体时,可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和生成气体的性质来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
| 编号 |
A |
B |
C |
发 生 装 置 |
![]() |
![]() |
![]() |
(1)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写编号);
(2)实验室用食盐固体和浓硫酸制氯化氢气体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写编号),写出微热时的反应方程式 ;
(3)高锰酸钾和二氧化锰都是强氧化剂,均可将浓盐酸氧化为氯气。
(a) 用浓盐酸和高锰酸钾制氯气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2KMnO4 + 16HCl
2KCl + 2MnCl2 + 5Cl2 ↑ + 8H2O
①用“单线桥”在上述方程式上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②反应中 元素被氧化, 是氧化剂。当有1mol电子转移时,可生成气体 升(标准状态下)。
(b) 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氯气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写出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②实验结束清洗仪器时,为了减少烧瓶中残留氯气对环境的污染,可以向烧瓶中加入的溶液是________,有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25℃、100kPa条件下,将15L O2通入10L CO和H2的混合气中,使其完全燃烧,干燥后,恢复至原来的温度和压强。
(1)若剩余气体的体积是15L,则原CO和H2的混合气中:V(CO)= ___________L;V(H2)= ___________L。
(2)若剩余气体的体积为a L,求原混合气体中CO和H2的体积比。
(3)若剩余气体的体积为b L,计算b的取值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