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化学反应是人类获取能量的重要方式 | B.过滤能使硬水变成软水 |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发生改变 | D.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
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四名学生,对某厂排放的污水进行检测,先取废液观察,呈无色、均一、透明状,然后用pH试纸测得污水的pH=1。下表为四名学生对该厂废水成分初步检测的分析结果,可能正确的是
废液中初步检测结果 |
|
A |
NaOH 、KNO3、CuSO4、NaCl |
B |
NaCl、K2SO4、KNO3、Na2SO4 |
C |
KNO3、NaCl、Na2SO4、HCl |
D |
HCl、NaCl、Na2CO3、Na2SO4 |
根据下列实验事实推出结论正确的是
编号 |
实验事实 |
实验结论 |
A |
某溶液使酚酞溶液变红 |
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
B |
常温下,测定某溶液的pH=3 |
该溶液一定呈酸性 |
C |
某气体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该气体一定不含氧气 |
D |
某物质中含有一种元素 |
该物质一定是单质 |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比乙物质大 |
B.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
C.可用降温的方法使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
D.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3.1% |
同学们在做实验时发现,将镁条放入某CuCl2溶液中,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对于这一“异常现象”产生原因,同学们设计了以下探究方案进行讨论。其中没有意义的是
A.甲同学推测该气体可能是H2,于是收集气体并检测该气体 |
B.乙同学猜想该CuCl2溶液呈酸性,并用pH试纸检测 |
C.丙同学用锌粒与该CuCl2溶液反应,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
D.丁同学用镁粉与该CuCl2溶液反应,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 |
小军用下图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其中甲包含乙.丙.丁……。下列关系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甲 |
乙 |
丙 |
丁 |
|
A |
合金 |
不锈钢 |
焊锡 |
氧化铁 |
B |
盐 |
食盐 |
小苏打 |
高锰酸钾 |
C |
溶液 |
碘酒 |
糖水 |
生理盐水 |
D |
干燥剂 |
烧碱固体 |
浓硫酸 |
生石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