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生做如下实验:第一步,在淀粉KI溶液中,滴入少量NaClO溶液,并加入少量稀硫酸,溶液立即变蓝;第二步,在上述蓝色溶液中,滴加足量的Na2SO3溶液,蓝色逐渐消失。下列叙述中该同学对实验原理的解释和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A.氧化性:ClO->I2>SO42- |
B.淀粉KI溶液变蓝是因为I-被ClO-氧化为I2,I2遇淀粉变蓝 |
C.蓝色消失的原因是Na2SO3溶液具有漂白性 |
D.若将Na2SO3溶液加入氯水中,氯水褪色 |
下列关于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钠燃烧时发出黄色的火焰 | B.钠燃烧时生成氧化钠 |
C.钠有很强的还原性 | D.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 |
下图中能实现人工固氮的是
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的非金属元素是
A.铁 | B.铝 | C.氧 | D.硅 |
关于下列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①中,盐桥中的K+移向ZnSO4溶液 |
B.装置②工作一段时间后,a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 |
C.用装置③精炼铜时,c极为粗铜 |
D.装置④中电子由Zn流向Fe,装置中有Fe2+生成 |
将纯水加热到较高温度,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酸性 |
B.水的离子积不变、pH不变、呈中性 |
C.水的离子积变小、pH变大、呈碱性 |
D.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中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