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童年(节选)
高尔基
情节链接父亲过世后,"我"一直住在外祖父家。有一年,外祖父卖掉了原来住房,另买了一座。新房院子内有一个不大的花同,花园左边围墙外住的是奥夫相尼科夫上校一家,他们家有三个小男孩。
外祖父家花园左边围墙外的院子里,几乎每天下午都有三个小男孩在玩耍。他们都是灰衣灰帽灰眼睛,我只能从个子高矮来分辨他们。
我从围墙缝里观察他们,他们从未发现我,可是我倒希望他们发觉我。我喜欢他们那么有趣、快乐、和睦地玩我没有见过的各种游戏,喜欢他们相互关心,特别使我喜欢的是两个哥哥对小弟弟--那个长得挺滑稽的、活泼机敏的小不点儿的态度。倘若他跌跤了,两个哥哥就会笑起来,但并不像通常一些对栽跟头的人那样幸灾乐祸地笑,而是马上就去帮助小弟弟爬起来,如果他跌脏了手或膝盖,他们就用牛蒡叶子、手帕擦净他的手和裤子,二哥还对他说:
"瞧你这笨样儿……"
有一次,我爬到树上,向他们打了个口哨。他们一听到口哨就都站住了,然后不慌不忙地聚到一起,不时地看看我,开始悄悄地商量。我想,他们一定要用石子扔我,便赶快下树,拾了好多石子,把几个口袋都塞满,停了一会儿又爬到树上,可他们已到离我很远的院子角落里去玩了。很明显,他们已把我忘了。这使我怅然若失,但我也不想先开仗。过了一会儿,有人在通风的小窗口喊他们:
"孩子们,快回家吧!"
他们像三只小鹅,听话地、不紧不慢地走了。
我有好多次坐在围墙上面的树杈上,期待着他们喊我去跟他们一起玩,可他们从来没喊过,但是,我在心中已经跟他们一起玩了,有时入了神,情不自禁地大声叫着笑了起来。这时,他们便一起看看我,悄悄地在说着什么,我十分难为情,便爬下树了。
有一次,他们玩起了捉迷藏游戏,轮到老二找人,他跑到仓库拐角里,两只手老老实实地蒙住眼睛站在那儿,一点儿不偷看。哥哥和弟弟跑去藏起来。哥哥跑得很快,机敏地躲进放在仓库遮檐下的一架宽雪橇里,而那个小弟弟慌了神,围着井旁跑来跑去,找不到可以藏自己的地方。
"一,"二哥喊道,"二……"
小弟弟急了,猛地一下跳到井栏上,抓住井绳,把两只脚伸进空吊桶,只听见吊桶在并栏壁上咚咚响地轻轻碰了几下,人就不见了。
我惊呆了,眼看着井辘轳飞快地旋转着,但是我很快就明白将会发生什么事情,一纵身便跳进他们的院子,喊道:
"掉到井里啦!……"
老二和我同时跑到并栏边,他紧紧抓住并绳,猛向上拉,我及时地上去截住了并绳,就在这当口,他们的大哥也跑到井边,帮助把吊桶往上拉,他说:
"请轻一点!"
我们很快将小弟弟拉上来了,他也吓坏了:鲜血从右手手指上直往下滴,颈上的皮擦伤了好大一块,从脚到腰都湿透了,脸色苍白得发青,但一面打着寒噤,一面还在笑。他睁大了眼睛笑着,拖长了声音说:
"我怎--怎么掉--掉下--去啦……"
"你发疯了,就这回事儿。"他的二哥搂着他,用手帕擦他脸上的血,老大愁眉不展地说:"我们回家吧,反正瞒不住了……"
"你们会挨打吗?"我问。
老大点了点头,然后向我伸出手,说道:"你跑得真快!"
听了他的称赞,我很高兴,还没来得及握住他的手,他就对二弟说:"我们走吧,他要感冒了!我们就说他摔倒了,掉下并的事不要说!"
"对,不要说,"小弟弟打着寒噤同意说,"我是跌到水洼里的,对吧?"
三兄弟走了。
这一切发生得这么快,我扭回头看了看,刚才我从上面跳到院子里来的那个树杈还在晃动呢,有一片黄树叶正从上面落下来。
兄弟三人将近一个星期没出来,后来出来玩时,比以前玩得还热闹,老大看见我在树上,亲切地向我喊道:
"下来,到我们这儿来吧!"
我们钻进仓库遮檐下的那架旧雪橇里,互相打量着,交谈了很久。
1. |
与三个小男孩结为玩伴前,"我,做了哪些事?请分点概括出三点。 |
2. |
三兄弟有许多鲜明的共同特点?请归纳出其中的两点,并举例说明。 |
3. |
噬使我惘然若失,但我也不想先开仗,呻的"我,'为什么惘然若失? |
4. |
"我H的童年生活可以从"我u与三个小男孩的交往中反映出来.请从文中三处画线的句子,归纳概述"我"童年生活的状况。 |
5. |
本文选自《童年》,作者是(国籍)的(作者的名字)。 |
笔尖上的中国
佚名
①点、横、竖、撇、撩,一笔一画,这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方块字。一个个方块字,就像一块块青砖绿瓦,构筑了我们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神奇、多情、顽强的汉字,将博大深沉的中华文化,细细密密地织画在了历史长河中,妙笔生花,美不胜收。
②一个个方块字是多么神奇,每一个字都是中华文化的密码。汉字如歌如画如符咒,把山川河流、日月星辰、天地万物囊括其间:一个“水”字,撇撩之间流淌着水的灵动与韵律;一个“山”字, ;苍翠欲滴遮天蔽日,那是“森”字; ,那是“众”字……千百年的风俗礼仪、哲学思考、审美意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几乎都隐藏在个个汉字之间。汉字揭示了生命的规律、人生的哲学;描绘了宇宙的辽阔、海洋的无际;解读了民族团结的奥秘,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力量。
③一个个方块字滋养了一群淳朴多情的女子和后生,培养了华夏儿女诗性的智慧。几十个汉字组在一起,便是意蕴丰沛的诗歌;几千个、几万个汉字组在一起,便是荡气回肠的故事。这些富有魅力的文字,静立着青瓦白墙,也奔跑着羊肥马壮,炫耀着雍容华贵,亦心痛着骨肉分离……它们仿佛天生就有诗的灵性,韵律严谨或摇曳生姿,金戈铁马或缠绵悱恻。在这字与字、词与词之间,传递出的已不是一种简单的信息,而是人类的种种美妙情感。
④一个个方块字证明了文明古国瑰丽雄健的生命力,描绘看中华文化举世无双的身姿。当古埃及文明在波斯帝国的铁蹄下呻吟的时候,当古巴比伦文明在风沙交加的侵蚀下消失的时候,当古印度文明在异族文化的蚕食下迷路的时候,只有华夏文明傲然挺立。从古至今,无论是领土的分裂统一,还是政权的更迭交替,汉字,公正、永恒地记录下了历史的每一步足迹,记录着美丽中固漫长崎岖、凤凰涅槃的历史。
⑤然而,今天,当我们侧耳倾听汉字的脉搏,不免会心痛叹息:许多人习惯了在键盘上“拼写”而不是用笔尖“书写”,体会不到笔尖在纸面划过时的优雅和洒脱,赏玩不到挥毫泼墨的点画与幸法,“提笔忘字”成为文字发展现阶段的困扰……我们发现,汉字和我们的生活似乎渐渐有些脱节。
⑥汉字本在生活中生长,才留下点点滴滴。汉字,一旦远离了我们的笔尖,失去有温度有力度的书写过程,只利下单调的敲击和僵硬的结果,人们不知道笔顺,不知道汉字的横平竖直、一撇一撩的美妙,更不能体会汉字中蕴藏的奥妙,那么,我们的文化危机也将要浮出水面,汉字赖以生存的根基就濒临逐渐被毁掉的边缘。这就意味着我们赖以生存、传承的精神家园将会逐渐土崩瓦解。那将是多幺可怕的未来!
⑦中华民族之所以五千年来长盛不衰,源于我们被有的文化基因——汉字。传承中华文化,需要汉字这一载体。因此,我们呼吁文化的回归,呼吁每一个中国人一起用汉字勾勒出一个正走在复兴大道上的美丽中国。让那些从我们笔尖流淌出来的文字,如同生命跳动的脉搏,在神州大地上生生不息!
⑧现在,让我们提起手中的笔,笔尖上——“杏花、春雨、江南;牛羊、穹庐、塞外……”中国,美丽而富饶的土地,就在这里。
(文段有删改)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段①中“一个个方块宇,就像一块块青砖绿瓦,构筑了我们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运用了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明汉字是构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
B.段④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用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与华夏文明进行对比,突出以汉字为基石的华夏文明顽强的生命力。 |
C.段⑤紧承上文,通过“然而”笔锋一转,用“侧耳倾听汉字的脉博”形象地开启下文内容。 |
D.文章主要运用叙述和说明的表达方式,按照时间顺序写汉字的悠久历史。 |
根据段⑦的相关内容,在横线上补写出句式相应的句子,使语意前后连贯。
一个“水”字,撇捺之间流淌着水的灵动与韵律;一个“山”字,① ;苍翠欲滴遮天蔽日,那是“森“字② ,那是“众”字……段③中面线句子意蕴丰富,富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这些富有魅力的文字,静立着青瓦白墙,也奔跑看羊肥马壮,炫耀着雍容华贵,亦心痛着骨肉分离……
说明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8分)
话“扇”
扇子起源于中国,至少有三、四千年历史了。扇,古称箑(shà),《说文》:“箑,扇也。”古代“箑”、“扇”并称,《方言·杂释》云:“扇自关而东谓之箑,自关而西谓之扇,今江东亦通名扇为箑。”历史上,扇,也称作“五明扇”。
‚扇子起始于何时,众说不一,但多数学者认为扇子起源于虞舜时代,晋人崔豹《古今注》记有舜为了“广开视听,求贤人以自辅,故作五明扇”。
ƒ以《尔雅》中记载的“以木曰扉,以苇曰扇”来推测,早期的扇子应是长方形的苇编物,到了殷代,扇子就是用五光十色的雄野鸡的尾羽制成的,故“扇”字里有个“羽”字。最早扇子不是用来要取凉的,而是作为帝王礼仪之具,或外出巡视时遮阳挡风避沙用的,故称作“障扇”。西汉以后,扇子开始用来扇风取凉,羽扇出风缓软,不入腠理,深受人们的喜爱。东汉时,有人将羽扇改用丝、绢、绫罗之类织品制作,扇面上还绣上花朵图案。
④扇子在我国是一种文化,并与竹文化、佛教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扇子的“家族”非常庞大,有几百种之多,但又基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平扇,不能折叠;另一类是折扇,可以敞开收叠。
⑤“平扇”应该是不能折叠的扇子的总称,月形的扇子称之为“纨扇”或“团扇”,也称作“合欢扇”。历史上平扇有长圆、葵花、梅花、六角、匾圆的多种形式,然后用木、竹、骨等材料做成把柄。
⑥在平扇的扇面上书写绘画,最晚是在魏晋时期就已出现了,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载有曹孟德的主簿杨修与魏太祖“画扇误点成蝇”的故事;《晋书·王羲之传》有王羲之为老妇题扇的佳话,南宋时期,文人墨客题扇画扇成为了一种时尚,收藏盛行于世,到了明清时期此风更甚,扇子几乎成了文人雅士的必携之物。
⑦折扇(如图),最早叫作“聚骨扇”、“聚头扇”、“聚扇”、“撒扇”,后来叫作“折叠扇”、“摺叠扇”、“折迭扇”。说起折扇,多数学者认为在宋代就出现了。宋人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内中对折扇有过较为详尽的描述:“以鸦青纸为之,上画本国素青,杂以妇人鞍马,或临水为金砂滩暨莲荷、花木、水禽之类,点缀精巧。又以银泥为云气、月色之状,极可爱,宋人邓椿在其《画继》中称赞折扇“展之广尺三四,合之止两指许。”这种由使臣进贡折扇的仪节,从宋代一直传至明代。
⑧扇面装裱,形式多样,但大体分为四种:一、将其装裱成条幅、屏条、中堂、镜片,作悬挂观赏之用;二、将其装裱成册页,主要是作以收藏;三、配上扇骨,拿在手中把玩观赏取凉;四、一种专门为了陈设、观赏或展览,虽是扇形,但比普通扇子大出几倍或若干倍,相当于大幅的作品。下列对本文的说明顺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数理顺序 | B.空间顺序 | C.逻辑顺序 | D.时间顺序 |
下列对第⑧段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分类别 | B.举例子 | C.下定义 | D.打比方 |
下列对“扇子”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古代“箑”“扇”并称,舜帝为了“广开视听,求贤人以自辅”,制作了“五明扇”。 |
B.扇子最早作为帝王礼仪之具,或外出巡视时用于遮阳、挡风、避沙,称作“障扇” |
C.扇子分平扇和折扇,在我国扇是一种文化。与竹文化、基督教文化有密切关系。 |
D.“平扇”不能折叠,如“纨扇”“ 团扇”等,平扇多用木、竹、骨等材料做成把柄。 |
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
A.早期“以苇曰扇”,到了殷代,扇子用雌野鸡尾羽制成,故“扇”字里有个”羽”字。 |
B.东汉时,有人将羽扇改成用丝、绢、绫罗之类的织品制作,扇面还可以绣出花朵图案。 |
C.最晚在魏晋时期就有人在平扇的扇面上书写、绘画,王曦之就曾为老妇人题写扇画 。 |
D.折扇“展之广尺,合之止两指许”,因精致典雅,宋代即有给属国进贡折扇的礼节。 |
(每小题2分,共6分)
①2014年10月29日,第五届广西园林园艺博览会在百色园博园隆重开幕。
②百色园博园,位于百色市龙景新区。园博园用地总面积60公顷,总投资4.5亿元;同时配套的主展馆和商业街总投资2.9亿元,工程建筑总占地1.41万平方米,道路广场、绿化用地、水体区域总面积88.38万平方米。
③园博园的整个园区形成“一环、两园、十四个景观亮点”的布局结构。“一环”即观光主环线,是贯穿整个园区的重要路线,形成园区景观线;“两园”即A.B两个园区,两园区主题不同,风格各异,各有特色;“十四个景观亮点”即由园博园主展馆、民族特色桥、民族广场、和平广场、欢乐花海等极富个性的景点构成十四个功能分区。
④园博园建设的独特之处是在坡地上造园,由于地形坡度大,植物、建筑等园林依山就势,景观呈现丰富的立体层次变化。园博园的路网同样受地形条件影响,形式多为自由曲线,富有连续动感,游人穿行于美景之间,会有稳步换景的视觉效果。
⑤园博园设有野生动物生态养殖园,为增加园博园的灵气,增添园博园的亮点,设计者把野生动物生态养殖融入园林园艺建设,在A园区一隅设有野生动物养殖园,园内有天鹅、草泥马、鹦鹉等野生动物,在这里游客可以与野生动物进行“零距离”交流。
⑥园博园的主题是“毓色百色•民族风情”。园博园的建设凸显百色的民族特色,全方位向游客展示百色悠久的历史和多彩的民族文化,如民族广场、大团结雕塑、神蛙桥、风情街、景观运河、文化风景墙等。
⑦园博园展示广西各地民族文化风情和园林艺术精华。全区14个城市的展园,景观设计风格各异,体现了浓郁的民俗风情和精湛的园林艺术。其中,百色展园运用“编织”的设计理念,将壮族纹样、铜鼓、革命之火等诸多文化符号融入到设计中。展园造型新颖独特,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⑧园博园的建成创造了百色城市公园建设史上的四个之最:一是用地面积最大,成为全市目前面积最大的城市公园;二是建设时间最短,建设时间大约7个月;三是功能内容最丰富,综合了旅游休闲、儿童游乐、科普教育、文物展览等功能;四是辐射效应最强,带动住房、教育、旅游等同步发展。
⑨百色园博园,这一城市公园将永久保留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为革命老区提供一个高水准的综合性公园。下列关于选文说明对象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园博园面积 | B.园博园结构 | C.园博园功能 | D.百色园博园 |
下列说法与原谅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园博园分A.B两个园区,两园区主题相同、风格各异,各有特色。
B.园博园的路网富有连续动感,游人穿行于美景之间,会有移步换景的视觉效果。
C.园博园设有野生动物生态养殖园,在这里游客可以与野生动物进行“零距离”交流。
D.园博园综合了旅游休闲、儿童游乐、科普教育、文物展览等功能。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运用的说明顺序主要是逻辑顺序。 |
B.第②段主要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
C.第⑧段中加点的词“最”“目前”“大约”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
D.选文的结构形式为“总—分—总”;九个自然段划分为: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题。
神奇的量子通信
时至今日,究竟有没有一种绝对不可破译的保密方式,能让传送的信息绝对安全可靠?量子通信,就是迄今为止唯一被严格证明是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
量子通信是利用量子力学基本原理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新型通信方式。理论上,量子通信可实现无条件安全的链路数据传输,被认为是保障未来通信安全最重要的技术手段。
量子是微观物理世界中的基本单位,一个最最小的单元。量子理论主要包括量子测不准原理和量子纠缠。
早在1927年,德国 科学家海森堡就提出了量子测不准原理。在现代科学认知中,几乎任何已知事物都是可测的,但量子是个例外。以制造硬币为例,制造硬币的基本前提是测定模板、再行复制。但在量子世界,这枚“硬币”是不确定的,你根本没法测量它,量子一旦被测量,还来不及被复制,它就不是原来那个量子了。
如果将这一原理应用在通信技术上,就是天然的保密通信手段。
在通信中,对方的话通过座机、手机等有线、无线终端,远距离传送到你的耳朵里。如果他人要窃听你们的对话,必须完成这个对话的复制过程。如果这段通话被加密, 那么必须先复制到密码,再解密为正常通话。
可以说,一旦通信中的信息和密码用量子来承载,就是不可复制的。
我们把想要保密传输的信息加载到一个个不可能被准确观测和复制的量子上,如果有人打算在途中窃听信息,一“碰”,它的状态就改变了,窃听者拿到的只会是一堆 毫无用处的信息。
量子通信的另一个核心内容是隐形传输,是利用光子等基本粒子的量子纠缠原理来实现保密通信的。在量子力学里,两个粒子在经过短暂时间的彼此耦合之后,单独搅扰其中任意一个粒子,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另外一个粒子的性质,尽管两个粒子之间可能相隔很长一段距离。这种关联现象被称为量子纠缠。
在量子通信系统中, 信息的发送方和接收方共享两个存在纠缠关联的光子。当发送方将信息赋予一个光子时, 接收方的纠缠光子就会几乎同时发生一致的变化,瞬间完成信息的传输,从根本上杜绝了被窃听、被截获的可能。
(有删改)概括量子通信的两个神奇之处。
文中划线句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结合文段,并合理想象,举例说明量子通信技术会在哪些方面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安全服务?
听读一则说明性文字,回答下题。
新建的深茂高铁东起深圳北站,途经深圳、东莞、广州(南沙)、中山、江门、阳江、茂名等7个市,终点在茂名东站。深茂铁路是我国“四纵四横”综合运输网络和沿海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深茂高铁的建设,将彻底改变茂名市通而不畅,通而不快的交通现状,并进一步提升茂名区位优势。
据介绍深茂高铁为双线设计,全长390.1公里,估算投资达593.4亿元。项目分两期建设,首期建设江门至茂名段,长265公里,总投资290.4亿元;深茂高铁江门至茂名段已于去年6月底动工建设,计划2018年建成通车。
茂名段从阳江市阳西县新圩镇进入茂名市电白区望夫镇,途经望夫、马踏、观珠、霞洞、林兴、坡心、羊角以及茂南开发区8个镇(开发区),终点为茂名东站,全长54.86公里,投资约54.5亿元。沿途设有茂名港北、电白东、电白站三个站。
深茂高铁原设计时速为200公里,现更改设计,将时速调整为250公里,连接的终点站茂名东站要进行改建。据深茂高铁最新消息透露,未来三至四年,广东将形成以广州南站为中心,辐射覆盖整个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的快速铁路网络,从粤东西北到珠三角,将可建成一个3小时通达的经济圈。据时速与距离估算,深茂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后,深圳到茂名将由现在约6至9小时减少至不到3小时。交通现状的改变,特会促进茂名全方位的发展。下列选项与所读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A.材料主要介绍了深茂高铁的起点站和终点站以及估算投资等内容。 |
B.深茂高铁为双线设计分两期建设,首期建设已于去年6月底动工建设。 |
C.深茂高铁更改设计后,时速调整为250公里,终点站茂名东站要进行搬迁。 |
D.深茂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后,深圳到茂名将减少至不到3小时。 |
对所读材料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所读材料的说明对象是深茂高铁。 |
B.材料介绍了深茂高铁的建设对茂名发展的作用。 |
C.材料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让人们对深茂高铁有具体的了解。 |
D.所读材料的说明结构是递进式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