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3年,法国某报纸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写到:“我们是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秩序,并不喜欢共和政体。但是,如果‘联合派’(属于君主派)获得胜利,那些现在还留在我们方面的大部分人将投入极端共和派的怀抱去了。”这段话反映出当时在法国( )
| A.政治局面错综复杂 |
| B.无产阶级建立了共和政体 |
| C.“联合派”能带来社会安定 |
| D.共和派已获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 |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接近国民生产总值的40%。从长远来看,这一现象对苏联社会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
| 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 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
| C.科技水平大大提高 | D.民用工业迅速发展 |
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出现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是 ( )
| A.“开垦、开垦、再开垦” |
| B.“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
| C.“废除余粮收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 |
| D.“谁不加入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 |
列宁曾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在战争时期,特别是当国内战争切断了我们与……产粮区的联系……不实行余粮收集制,我们就不能维持下去”。列宁所说的“这种政策”是指()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 C.农业集体化政策 | D.重商主义政策 |
下表反映了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
1987年英、法、日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表
| 英国 |
法国 |
日本 |
|
| 第一产业 |
2% |
2% |
3% |
| 第二产业 |
38% |
38% |
40% |
| 第三产业 |
60% |
60% |
57% |
A. 建立“福利国家”
B. 第三产业上升
C.“新经济”出现
D.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之口,他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了“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批评政府干预市场,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理论能被认可,离不开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列关于该理论被认可背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实行国家大力干预经济政策 |
| B.20世纪70年代末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
| C.美国经济受到来自西欧、日本的挑战 |
| D.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经济取得了一定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