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Q、M是某弹性绳上的三个质点,沿绳建立x坐标轴。一简谐横波正在沿x轴的正方向传播,振源的周期为0.4s。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则在t=0.2s时
A.质点P处于波谷 |
B.质点P处于平衡位置且向上运动 |
C.质点Q处于波峰 |
D.质点M处于平衡位置且向上运动 |
图中两条平行虚线之间存在匀强磁场,虚线间的距离为l,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abcd是位于纸面内的梯形线圈,ad与bc间的距离也为l。t=0时刻,bc边与磁场区域边界重合,如图所示。现令线圈以恒定的速度v沿垂直于磁场区域边界的方向穿过磁场区域。取沿a→b→c→d→a的感应电流为正,则在线圈穿越磁场区域的过程中,感应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可能是
已知地球半径为R,质量为M,自转角速度为w,地面重力加速度为g,万有引力常量为G,地球同步卫星的运行速度为v,则第一宇宙速度的值不可表示为
A.![]() |
B.![]() |
C.![]() |
D.![]() |
为了探究影响平抛运动水平射程的因素,某同学通过改变抛出点的高度及初速度的方法做了6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以下探究方案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是
序号 |
抛出点的高度(m) |
水平初速度(m/s) |
水平射程(m) |
||||
1 |
0.20 |
2.0 |
0.40 |
||||
2 |
0.20 |
3.0 |
0.60 |
||||
3 |
0.45 |
2.0 |
0.60 |
||||
4 |
0.45 |
4.0 |
1.20 |
||||
5 |
0.80 |
2.0 |
0.80 |
||||
6 |
0.80 |
6.0 |
2.40
|
某同学在实验室做测定玻璃折射率实验时,用测得的多组入射角θ1和折射角θ2作出sinθ1—sinθ2图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他做实验时,光是由玻璃射人空气 |
B.玻璃的折射率为0.67 |
C.玻璃的折射率为0.33 |
D.玻璃全反射时的临界角的正弦值为0.67 |
下列叙述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核内部有复杂结构 |
B.玻尔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各种原子的发光现象 |
C.爱因斯坦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 |
D.牛顿提出的质量不变性是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