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错位
他是电视台的一名优秀通讯员。
夏天的一个傍晚,他接到电话,说一辆轿车,从桥上“跳”到人工湖“冲凉”了。当他赶到事发现场时,120急救车,“呜哇呜哇”,从他面前驶过。护堤上围观的人群,依然不肯散去。一台大吊臂,将一辆白色轿车缓缓拎出水面。
他一边打开DV,一边向旁边的人打听详情。得知:车里的人,全被好心人救了上来,没什么大碍。这就好,这就好。他嘀咕着,站到高处,将DV对着吊车、人群、湖面……
晚间本地电视新闻,播报了这条片子。但随后,播音员说:那些救人不留名的“雷锋”,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然而,现场围观群众和救援人员的财物,严重遭遇失窃,折射出我们城市道德文明素质的缺失。
居然有人趁火打劫、浑水摸鱼?真是太可耻了!他有些义愤填膺,摩拳擦掌。决定将这些蟊贼揪出来,将他们的面目、丑行,公布于众。于是,一连几天,他猫在房间里,反复回放DV录像,仔细观察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人的举动、表情。
最终,他将目标锁定在三个“下里巴人”身上。他们无一例外打着赤膊、神情萎顿、眼光迷离,泥鳅似的穿梭在人群里。其中一个,还抱着婴儿,大概是用来打掩护的。他将三个疑似的贼特写,放大,印成相片,揣在随身背包里。
经过缜密推断,他认为这三个人,很可能是在现场附近干活的民工。于是,他决定顺藤摸瓜。果然,没费多大周折,他在人工湖对面的一个小饭馆,逮到一张熟悉的脸:小眼睛,黑皮肤,蛤蟆嘴,一看就不是好鸟——这人是小饭馆老板。
他走进饭馆,要了一碗凉面,借故和老板搭讪,问这问那。
他突然话锋一转:“上星期,这边发生车祸,你晓得不?”
“晓得呀,我还去看了的。”
“我听说许多人丢了钱包、手机、衣服、你有没有丢?”
“大哥,我都不好意思说。那天出事的时候,我这里里外外二三十个客人吃晚饭。最后,一些人不但没结帐,还顺手拿走了不少碗、碟、勺。”
他眼光咄咄:“那你就墙内损失墙外补?”
“啥嘛?我本来打算看一眼就回来。谁知道,车里头女人叫,娃娃哭,就赶快下水捞人吧。”
他愕然。他思忖片刻,觉得这些人,满心满眼都是钱,连做带偷,满嘴谎话。于是,不动声色,拿出抱孩子男人的照片,说认识不?老板一看,说在门口见过,好像在前头工地上工。他黑着脸,付账,出门。
在一垛两米高的红砖墙上,他找到那人。开门见山:“那天车祸你在现场不?”
“是啊。”
“丢东西没?”
他苦恼地说:“我婆娘到现在还跟我打架。那天,他给我二百块钱,让我带儿子去买辆婴儿车。后来,我给娃买了辆旧车。余下的钱,买了洗澡盆、玩具、奶粉,还有一件汗衫穿在身上。回来的路上,有人掉湖里了,我就把娃和东西放岸边,脱下衬衫,搭车把上,下水救人。好家伙,上来后,我娃被人抱着,车和东西全不见了。我只好打赤膊,抱起娃喽。”
他举起DV将他和他的话拍了下来。那人就顿了顿说:“我现在只能多加班,到下月发工资,再给娃买车。我那个老乡更倒霉,脱下来的裤子、皮鞋,兜里的手机、现金,全让人抱跑了。结果,穿个裤衩,光脚在大街上跑……”
他招招手,请他下来,拿出最后一张照片说:“你说的是他不?”
“就是他。”
他问了他的小灵通号,将三个疑似的贼约到小饭馆,吩咐老板整几个菜,喝酒。“和俺们?”三个人脸上写满受宠若惊的疑虑。他点头,说:“我得跟你们郑重其事的赔个不是……”
(选自《读者》2009年第10期,有删节)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在突发车祸时,很多人围观,还有人趁火打劫,浑水摸鱼,折射出我们城市道德文明素质的缺失。 |
B.小饭馆的老板虽然救了人,但对自己的损失斤斤计较,俨然一副小商人的嘴脸。 |
C.小说题为“错位”,意为“下里巴人”在灾祸面前奋不顾身救助他人却遭怀疑,表现了作者的不平之气。 |
D.农民工在关键时刻勇于救人,而且不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精神可贵;但他们不太注意自己的形象,这也是他们遭人怀疑的原因。 |
E、作者写“通讯员”经历的对农民工“怀疑——调查——愧疚——尊敬”的过程,意在表达农民工值得尊重,社会应尊重农民工的愿望。分析下列①②句的作用并解释③句的含意。
①他是电视台的一名优秀通讯员。
②小眼睛,黑皮肤,蛤蟆嘴,一看就不是好鸟。
③三个人脸上写满受宠若惊的疑虑。请简要分析三个“下里巴人”的共同的性格特征。
小说描写了三个“下里巴人”在轿车“跳”进人工湖后,奋力勇救落水者却被人们怀疑为蟊贼的故事,最后误解虽被解除,但仍给人留下深深的思索。请你谈一谈他们有如此遭遇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将门之后
岳青每次说自己是北宋名将岳飞的后代时,那准是和岳大婶干仗的时候。岳大婶就狠命地在地上跺着自己的一双小脚儿,仿佛那脚下的土地就是岳青。岳大婶把牙撮得“啧啧”有声,说:“你也不撒泡尿照照,就您老那身子骨儿,捏把捏把不够一碟子,还将军的后呢,给将军牵马恐怕还不够格儿呢!”
与岳大婶开战,岳青一感到力不从心时,便败走麦城。出了自家的后门儿,直奔南园茶楼。在那里,岳青是实足的将门之后,只要给钱,就是山呼“万岁”,跑堂的小二儿也照呼不误。岳青往往要上一杯铁观音,一面品茶,一面看着楼下熙来攘往的人流和车流。唉,人少多了,车也少多了,就几天的功夫,这街就不像个街了!岳青在心里叹惜。岳青暗骂:狗娘养的日本人,真做孽呀!那苍凉的情景让岳青的眼里仿佛要生出热泪来一般。
正在岳青心里潮乎乎的时候,金四爷一挑帘子进来了。金四爷是岳青在茶楼最不想见到的人。关于将门之后的问题,谁也不跟岳青较真儿,可就是这个金四爷,却以大清八旗子弟的后代自居,一百个不把岳青放在眼里。
金四爷一进门,就看见岳青坐在那里,端着茶碗的手悬在半空,眼睛却向他这边张望。也不等跑堂儿的招呼,金四爷径直朝着岳青对面的座位走了过去。到近前,却不坐下,而是把一只脚踩在岳青对面的那张椅子上,手搭着椅背,眼睛斜瞟着岳青,说:“你不是将门之后吗?有种跟日本人试试,杀个把日本人让老子瞧瞧,也不枉你是将门之后!”岳青拿着茶碗的手抖了一下,险些洒了那铁观音。看岳青还是坐着不说话,金四爷把腿从椅子上放下来,抬屁股坐了上去,直冲着岳青的脸低声说:“不行就本本分分做孬种吧!”岳青还是没有搭话,举着茶碗,一口一口地啜茶。待一碗茶饮尽,放下茶碗,冲着金四爷一抱拳,说了句“四爷您慢用。”不待金四爷回复,径自走下楼去。
谁也没在意岳青的离去,大家依然喝茶的喝茶,下棋的下棋,外界的纷乱仿佛早已阻隔在了茶楼的门外。可是,天知道,人们的心却是浮躁的。张歪脖将军时居然忘记了拿掉对手的棋子,长胜将军孙二庆连输三盘,可大家却都端着一个平静的表情,藏着那颗动荡不安的心。
要不是岳大婶找到茶楼里来,大家还以为岳青是回家了。可是,岳青没有回家。从早上出门一直到日头西斜都不见人影,岳大婶就着急了,岳青从来没有出去这么长时间过。岳大婶说,我们是吵了,可是我们哪次不是床头吵架床尾和呀!大家不禁哗然。岳大婶却哭了,那死鬼一定是出事了!
金四爷带了一帮人去寻找岳青,因为金四爷认为岳青的失踪跟他头晌说得那番话有关系。金四爷想,这老小子不至于一时想不开寻了短见吧?要是那样,我金四以前还真是小看了他了。
天一擦黑时,从出西关的坟场上找到了岳青。那情景,把金四爷着实吓了一大跳。
已经是初秋的夜了,天一黑,就更显露出夜的苍凉。岳青躺在一个坟头上,清白的月光映照着他苍白的脸,前胸挂满了血迹。他的身体早已冰凉,但他的手却紧紧地掐着一个日本军人的脖子,两个手指陷到脖颈里边,血顺着他的手背流入袖口,早已凝固。而他的另一只手则抓着日本军人戳在他前胸的刺刀。想来,他死前,是和日本军人进行了生死对视,那目光早已刻入彼此的心里。
金四爷缓过劲来,就长嚎一声:“岳青,原来你真是将门之后啊!”在场人无不低泣。
帮岳大婶料理完岳青的丧事,金四爷就参军了。他临走时说:“我不是战死沙场,就是凯旋!”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金四爷帮岳大婶料理完岳青的丧事后就参军,一方面是他想弥补内心的愧疚,另一方面是由于他誓死也要捍卫中国人的尊严。 |
B.岳青是将门之后的说法没有得到岳大婶的认可,岳大婶还因此常与岳青吵架,除此以外,岳大婶对岳青还是非常关心的。 |
C.岳青面对苍凉的街道,眼里直想流泪;金四爷鼓动岳青去杀个把日本人,这样的言行表明了他们的心里对日本人的憎恨。 |
D.茶楼中的人们内心平静,说明日军的恶行已经激起人们的不满,但胆小怕事的他们只求能置身纷乱之外。 |
E.这篇小说的内容是岳青如何证明自己是将门之后,深层的用意是为一个懦弱的民族能够强大起来指明方向。小说中“南园茶楼”的出现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请概括岳青的性格特点,并结合文章内容作分析。
岳青杀日本人,你认为是偶然还是必然?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①“软实力”是时下一个热门词汇。软实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要依靠文化产业。因为文化产业的消费过程,就是价值认同的过程。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文化产品的文化内涵、精神内涵、价值内涵。
②我们的文化产品,特别是电影、电视等受众面广的,应该向世人展示中国文化和历史中健康的东西,正面的东西,美的东西。我不是说中国文化和历史中没有不健康的东西,负面的东西,不美的东西,当然有。然而,中国文化从总体上是健康的,是美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强大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民族。我不赞成有的人以偏概全、以丑为美,把中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阴暗的、丑恶的、血腥的东西,加以放大、渲染,或者把中国人一个一个描绘成发呆的模样。这样的所谓作品,怎么可能得到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向往,怎么可能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吸引力呢?
③我们的文化产品在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文化的时候,要力求提供一种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度认识。介绍中国文化,当然要讲述中国的历史故事,要介绍各种文化遗产。但同时,更要展示在这些文化遗产后面的东西。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与价值。例如,从杨柳青年画的欢乐喜庆,可以看到中国人对平安、富足生活的强烈愿望;从青州佛像的微笑,可以看出,中国人无论是在太平岁月,还是在苦难岁月,都能保持乐观、从容的气度;从江南园林可以看到中国人优雅的生活品位和美感世界。这样展示出来的中国文化,有活的灵魂,才有深的认识,才能照亮中国文化的本来面貌,并释放出无穷的意味。
④我们的文化产品要特别注意展示中国文化中体现人类普遍价值的内容。那些最有中国特色的东西,往往体现我们民族的独特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而且也往往最能体现全人类的普遍价值。比如,我们从孔子《论语》和天坛建筑,可以看到中国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的心境;从万里长城到郑和下西洋,可以看出中国人对和平的永恒祈求。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所体现的普遍价值,需要着重展示、照亮。
⑤我们的文化产品要特别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实践,要展示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态度、生命情调、人生愿望和追求。例如,从《清明上河图》中宋代都城老百姓那种快乐的气氛,可以感受到中国人对和谐生活的满足;从中国人在弹琴、下棋、饮酒、喝茶时的诗意氛围,可以看到中国人的审美追求。普通老百姓的心灵世界、文化性格、生活愿望和审美情趣,对一个民族生存和历史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但都能承受,这和老百姓的内在心态密切相关。
(节选自叶朗的《展示中国文化中的普世价值》,有改动)从原文看,下列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和历史中不健康与负面不美的东西不是主流。 |
B.中国文化的精神与价值是隐藏在文化遗产后面的东西。 |
C.中国文化中最有特色的东西常最能体现人类普遍价值。 |
D.中国人的文化性格对民族生存和历史发展有极重要作用。 |
下列对原文结构和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指出软实力的提升在很在程度上要依靠文化产业,因而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文化产品的文化、精神与价值内涵。 |
B.第二段强调要展示中国文化和历史中健康、正面和美好的东西,其唯一理据就是中国文化从总体上看是健康而美的。 |
C.第三段杨柳青年域、青州佛像、江南园林的举例,都不能直接支撑展示我们的文化产品时要有深度文化认识的观点。 |
D.第四、五段诸多举例,目的分别是指出中国文化缺少人类普遍价值,中国文化缺少特别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实践。 |
下列对原文中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偏概全、以丑为美的文化产品不能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吸引力。 |
B.具有活的灵魂和深度认识文化产品能够凸显中国文化的本来面貌。 |
C.文化产品只有体现我们民族独特价值观和思想体系时才有普遍价值。 |
D.文化产品要展示普通百姓的生活态度、生命情调、人生愿望和追求。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拥有百科全书的人
[瑞士]瓦尔特·考尔
⑴这个村子远离通衢大道,这里连一家像样的可供稍有身份的旅客投宿的旅店都没有。村里有个小火车站,不过也小得可怜。村里的房屋干净整洁,外表被太阳晒得黑乎乎的,院子里和窗台上盛开着五彩缤纷的鲜花;每一个真正的村庄理所当然就该这样。房屋的四周围着一圈高高的栅栏,院子的小门上挂着许多牌子,上面写着警告来人提防猛犬或者“严禁乞讨和挨户兜售”的文字。
⑵有一天,风和日丽,村里的一位先生干了一件前所未闻的事——买了一张火车票。火车站站长在牌桌上顺便说起了这件事。他每天总要和村公所文书、烟囱师傅、村公所公务员一起玩牌。村里没有教师,否则,村公所公务员大概也不会有此殊荣,能与村里的这几位绅士坐在一起。邻村倒有一所学校,但是,到了冬天,一旦道路被积雪覆盖,孩子们同样没法去上学。站长在牌桌上顺便提起了这件前所未闻的新鲜事儿:我们的这位先生买的可不是一张到邻村的车票,也不是一张去县城的车票啊!这位先生想冒次风险,去城里闯一闯。几位绅士听后连连摇头,表示很不赞同。他们试图说服这位先生,让他明白自己要做的事完全没有必要。直到现在,村里还没有谁认为非要去这么远的地方不可。自父亲那一辈、甚至祖父那一辈起,村里的人不都是这么生活、这么长大的吗?但这位先生不想改变自己的决定,况且车票都已经买好了。村里的绅士们不无感叹地说:是啊,是啊,凡是下定决心要闯入不幸的人,别人无论如何也是挡不住的。
⑶第二天一大早,这位先生出了家门。妇女们聚在一起议论纷纷;街上许多小青年前呼后拥,吵吵嚷嚷,一直把他护送到火车站。这位先生登上窄轨火车,到了镇上又换乘直达快车,顺利地来到了大都市。
⑷只是他到底想要寻找什么呢?他心里只有一种感觉,可是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他穿街走巷,眼睛时而瞧着这家商店,时而盯着那片橱窗。这位乡下来的先生不知不觉来到了一家书店的门前,他突然之间意识到:这就是我要寻找的东西啊!玻璃橱窗里平摊着一本厚厚的书,书的旁边放着一个很大的硬纸牌,上面的文字告诉他,如果买下这本价格昂贵的百科全书,所有疑问都可以得到解答。这时,他想到了烟囱师傅,这个人经常从邻村的同行那里借阅报纸,所以在牌桌上总是装腔作势,自以为了不起。他还想到火车站站长,他每次从肉铺老板那里买一截儿粗短香肠当早餐时,总是纯属偶然地得到小半张报纸,于是也成了见多识广的人。书店的伙计非常和气地接待这位先生,并肯定地说,有了它当然可以通晓万事。最后他为这位先生包了一本烫金的皮封面的百科全书。
⑸在回家的火车上,这位先生就已经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了。他偷偷摸摸地取出书来,躲躲闪闪地翻开,就好像是在翻一本低级下流的小册子。跃入眼帘的第一个词条是“吼猴属”……他觉得书里写得很清楚,自己完全看懂了。在换乘窄轨火车之前,他把书重新包好,然后端坐在那里,满脸通红。一想到可以在牌桌上炫耀一番,他心里乐滋滋的。他已经想像到烟囱师傅的小胡子在颤抖。
⑹果然,一切都如这位先生想像的那样。他渊博的知识和人们对他的知识的了解,就像瘟疫一样在村子里迅速传开。很快,他的名声传遍了附近一带。村里的人都认为,虽说村里只有这么一位无所不知的聪明人,可是,不久的将来,总会有一天,他们也都会像他一样聪明的,情况就是这样的嘛。
⑺这样过去了许多年。那位聪明的先生已经老态龙钟了,百科全书当然也像他一样日久年深,由于使用的次数很多,这本书渐渐变得残缺不全。当老人把百科全书传给他的儿子时,就已经缺了好几页,这都是被那些来向他讨教的人偷偷撕走的。但他的儿子对那些缺页并不关心。他总是说:书里没有的,世上也没有;我父亲去世曾对我说过,世上的一切,这本书里都有。当儿子把书又传给他的儿子时,百科全书就只剩下封面和半张纸了。尽管如此,村里的人总还是登门求教,打听什么是“直布罗陀”,什么是“民主”,等等。这时,孙子就捧起只剩下皮封面和半张纸的百科全书,摆出一副很有学问的样子,对提问题者说:“喏,你自己也看见了吧,没有直布罗陀,也没有民主。你看,这儿只有一个词:排外。”以第⑵⑷段划线语句为例,说说插叙在文中的作用。
仔细揣摩第⑸段划线句,说说“这位先生”“满脸通红”的原因。
你认为作者为什么不给“这位先生”取个名字?请结合“这位先生”的形象作简要分析。
作为“地球村”的“村民”,你认为我们应该从“这个村子”的故事中得到哪些启示?试抓住两点进行说明。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娜塔莎(节选)
终于皇帝在他最后的女舞伴面前站住了(他和三个妇女跳了舞),音乐停止了;一个焦急的副官跑到罗斯托夫家的人面前,请她们再让开一点,尽管她们已经靠在墙边了;接着乐队奏起了清晰的、正确的、动人的、有节奏的华姿曲。皇帝带着笑容向大厅里望了一下。过了一分钟——还没有人开始跳舞。司仪副官走到别素号娃伯爵夫人面前,邀请她。她微笑地举起手,没有望他,把手放在副官的肩上。司仪副官是个跳舞能手,他紧搂着他的舞伴的腰,自信、从容、平稳地和她开始在圈子的边上跳滑步,然后在大厅的角落抓住她的左手,把她转过来,由于音乐节奏越来越快,只听到副官的疾速的灵活的两腿发出有节奏的鞋刺声,每隔三个拍子,在旋转时,他的舞伴的天鹅绒衣服便飘起来,好像闪光一样。娜塔莎望着他们,几乎要哭了,因为跳第一圈华姿舞的不是她。
……
安德来公爵注意着那些在皇帝面前怯场的男人,以及那些因为希望被邀请而焦急的女人。
彼埃尔走到安德来公爵面前,抓住他的手。
“您总是在跳舞。我的protégée【被保护人】,年轻的罗斯托娃来了,您请她跳吧,”他说。
“在哪里?”保尔康斯基问。“对不起,”他向男爵说,“这些话我们留在别的地方再说完吧,在舞会上应该跳舞。”他按照彼埃尔给他指出的方向走上前去。娜塔莎那张失望的、焦急的脸映入了安德来公爵的眼帘里。他认出了她,猜中了她的心情,明白了她是初次露面,想起她在窗子上所说的话,于是他带着愉快的脸色朝罗斯托娃伯爵夫人面前走去。
“让我向您介绍我的女儿,”伯爵夫人红着脸说。
“我已经荣幸地认识了,假使伯爵小姐记得我,”安德来公爵恭敬地低低地鞠着躬说,和撇隆斯卡雅说他粗鲁恰恰完全相反,他走到娜塔莎面前,还未说完邀请跳舞的话,就伸出手去搂抱她的腰。他提议跳华姿舞。娜塔莎对于失望和狂喜都有所准备的焦急的面色,忽然明朗起来,露出了快乐、感激、小孩般的笑容。
“我等你好久了,”这个惊惶的、快乐的女孩子,当她把手放到安德来公爵的肩上时,似乎是用她那含泪的眼睛里所流露出来的笑容这么说。他们是走进圈子里面去的第二对。
安德来公爵是当时舞会中跳得最好的人之一。娜塔莎也跳得好极了。她那穿缎子舞鞋的小脚,迅速、轻巧、灵活地跳动着,她的脸上现出了幸福的喜色。
她的光脖子和手臂又瘦又不好看。和爱仑的肩膀比起来,她的肩膀是瘦的,胸脯是不明显的,手臂是细的;但在爱仑身上,由于受到过上千人的目光的注视,仿佛涂上了一层油彩,而娜塔莎好像是一个第一次袒肩露臂的姑娘,假使不是他们使他相信,这是绝对必要的,她便要觉得这是很可羞的了。
安德来公爵欢喜跳舞,他希望尽快避免别人同他进行政治性的、理智的谈话,希望尽快突破那种因为皇帝的驾临而形成的令他厌烦的拘束,所以他去跳舞,并且选择了娜塔莎,因为彼埃尔向他指出了她,因为她是他眼中所看到的第一个美女;但他刚刚揽住那个纤细灵活的腰身,她便和他那么靠近地扭起身子,对他那么亲密地微笑了一下,她的魅力之酒使他陶醉了;当他换一口气,放下她,停下步子,开始望别的跳舞的人时,他觉得自己活泼年轻了。(有删改)简析文章第一段描述别素号娃伯爵夫人动人舞姿的作用。
结合文章揣摩娜塔莎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各不超过两个字)
联系全文,指出安德来公爵 “觉得自己活泼年轻了”的理由。
沈从文先生在谈如何塑造人物时说:“贴着人物写。”试结合文章谈谈托尔斯泰是如何塑造娜塔莎形象的。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桥边的老人
[美]海明威
(1) 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帮着推动轮辐。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
(2) 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
(3)“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4)“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5)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
(6)“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
(7)“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8)“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9)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的。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什么动物?”
(10)“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撇下了。”
(11)我凝视着浮桥,眺望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三角洲地区,寻思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
(12)“什么动物?”我又问道。
(13)“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14)“你只得撇下它们了?”我问。
(15)“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
(16)“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17)“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18)“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
(19)“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76岁了。我已经走了12公里,再也走不动了。”
(20)“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的岔路上有卡车。”
(21)“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卡车往哪儿开?”
(22)“巴塞罗那,”我告诉他。
(23)“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你。”
(24) 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
(25)“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
(26)“你这样想吗?”
(27)“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
(28)“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
(29)“鸽笼没锁上吧?”我问。
(30)“没有。”
(31)“那它们会飞出去的。”
(32)“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他说。
(33)“要是你歇够了,我得走了,”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
(34)“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
(35)“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36) 对他毫无办法。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含而不露,令小说中对话充满了弦外之音。请阅读上文⑿-⒄段的对话,补写出其隐含的关于老人的信息。
第(36)段除了交代故事的结局之外,还有什么表达作用?
结构是一个“容器”。请简述本文的结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