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夜晚,一位哲人碰见了一个提着灯笼行走在夜色的瞎子,便好奇地问:“你是瞎子,看不见,为何要提灯笼?” 瞎子说:“照亮了别人也就是照亮了自己!”
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自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召开了一系列重大会议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明确了目标和方向。
[发展之所依]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坚持党的科学发展观。党和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并指出了要以创新支撑和引领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抓住发展这根主线,促进经济健康稳步发展。
(1)这段话体现了课本的哪些知识点
[执政之支撑]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一次在党的中央全会上专题研究依法治国问题,加快法治建设、提升法治理念、彰显法治精神,把法治成为共同信仰 。当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有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当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成为自主选择,法治的引领和规范必将不断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2)为什么要把“法治当成共同信仰”?
[全民之所望]2014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引发广大网民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话题 |
网民反应 |
李克强总理的报告引文 |
反腐监督 |
网民最看好 |
民之所望是我们施政所向。要牢记责任使命,增强忧患意识,敢于担当,毫不懈怠,扎实有效解决问题,决不辜负人民的厚望。 |
收入分配 |
网民最关心 |
|
食品安全 |
网名最气愤 |
|
环境保护 |
网民最支持 |
“民之所望,是我们的施政所向”体现了书本的哪些观点和道理?
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要加大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特征 |
十八大以来关于传统文化的阐述 |
完成任务 |
是中华民族存续发展的基因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凝聚起中华民族的精气神。 |
①中华民族的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
是以“和”为核心的民族追求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 |
②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指什么? |
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内在支撑 |
核心价值观是软实力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内容? |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底色 |
中国特色主要源自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国情。 |
④中国独特的国情指的是什么? |
(1)阅读上表表完成相关任务。
①②
③④
材料二: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才形成我们的民族特色。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2)结合材料二,谈谈如何建设适合当代中国国情的现代文化?
材料一:2013年3月17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举行闭幕会,习近平主席发表讲话。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习近平:“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材料二:习近平主席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①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②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为了实现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我国坚持③制度)
(1)材料一中划线部分语句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
(2)请你为材料二中①、②、③处填上适合的内容。
①
②
③
(3)某校九年级五班开展了“我心中的中国梦”主题班会,同学们畅所欲言。请你从现代化建设的不同角度,畅谈你心中的中国梦具体目标,并说说实现目标的对应措施。(至少2个方面,共4分)
目标 |
措施 |
|
1 |
||
2 |
||
3 |
(4)班会课上,同学们群情激昂,提出的很多建议有创意、有价值,请你以恰当的方式向外界展现同学们的集体智慧。(写出2种方式,2分)
材料一:2014年10月在博鳌亚洲论坛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践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奉行开放的区域主义。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目的是共同打造沿线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格局。
材料二:“我国人民生活总体越来越好,但我们时刻都要想着那些生活中还有难处的群众。我们要满腔热情做好民生工作,特别是要做好扶贫开发和基本生活保障工作,让农村贫困人口、城市困难群众等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们都能生活得到保障、心灵充满温暖。”
——习近平2015年新年贺词摘选
(1)材料一、二分别说明了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二中党和政府的做法有哪些积极意义?
初中生小明是个“微博控”,他经常在微博里记录、转载一些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发生的点点滴滴。
请认真阅读小明同学的微博,并结合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对小明微博中三处划线部分的言行加以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