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燕麦胚芽鞘做向光性实验时,植物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向光弯曲部位分别是
A.胚芽鞘类端、尖端下面一段、向光弯一侧 |
B.胚芽鞘、胚芽鞘的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 |
C.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 |
D.胚芽鞘尖端、胚牙鞘、尖端下面的一段 |
下列是为了认识酶作用的特性,以2%的过氧化氢溶液为反应底物的一组实验方法及结果,通过分析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步骤 |
方法 |
观察结果 |
1 |
常温下自然分解 |
氧气泡少而小 |
2 |
常温下加Fe3+ |
氧气泡稍多而小 |
3 |
常温下加入鲜肝提取液 |
氧气泡多而大 |
4 |
加热煮沸后冷却的鲜肝提取液 |
同自然分解一样 |
①酶的催化条件具有温和性??②酶的催化效率具有高效性
③酶的催化对象具有专一性④高温会使酶失去活性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叶绿体的结构与蓝藻十分相似,科学家在研究叶绿体起源时,提出一种假说,即细菌将蓝藻内吞后形成共生体,最后逐步演化为植物细胞。支持这一观点的关键事实是
A.叶绿体和蓝藻一样都具有色素 |
B.叶绿体和蓝藻一样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
C.叶绿体含有DNA和RNA,在遗传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
D.叶绿体和蓝藻的形态、大小基本相同 |
|
|
下图表示20℃时玉米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S1、S2、S3表示所在部位的面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S1+S3表示玉米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 |
B.S1+S2+S3表示玉米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总量 |
C.若空气中CO2浓度突然下降,则B点右移,D点左移 |
D.S2-S3表示玉米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净积累量 |
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在其他条件不变且比较适宜时,分别在光照强度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量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光照强度为a时,可能进行光合作用 |
B.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
C.光照强度为c时,光合作用速率不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
D.光照强度为d时,细胞要从周围吸收2个单位的二氧化碳 |
将一新鲜叶片放在特殊的装置内,给予不同强度的光照(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测得氧气释放速率如下表所示:下列对该数据的分析,错误的是
光照强度(klx)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O2(uL/cm2叶面.min) |
-0.2 |
0 |
0.2 |
0.4 |
0.8 |
1.2 |
1.2 |
1.2 |
A.该叶片呼吸作用吸收O2的速率是0.2 uL/cm2叶面.min |
B.当光照强度为2klx 时,光合作用释放O2与呼吸作用吸收O2的速率基本相等 |
C.当光照强度为8klx 时,光合作用产生O2的速率为0.8uL/cm2叶面. min |
D.当光照强度超过10 klx,光合作用速率不再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