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右图中甲、乙表示同一种酶在不同条件下底物浓度和催化速率的变化关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导致甲、乙曲线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加入酶的量不同
B.导致甲、乙曲线差异的原因一定是温度或pH不同
C.导致甲、乙曲线差异的原因可能是酶的催化原理不同
D.导致甲、乙曲线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底物浓度差异
科目 生物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的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为细胞内某基因(15N标记)结构示意图,A占全部碱基的2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中不可能含有S元素
B.该基因中的A代表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基因中碱基(C+G)/(A+T)为3∶2
C.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于①部位,②部位解开可不用DNA解旋酶
D.将该基因置于14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1/4

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学说认为,长颈鹿的长颈性状的形成是长期采食高处树叶的结果
B.超级细菌感染病例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
C.人工饲养的公狮和母虎交配,产下的“狮虎兽”不育,说明狮和虎存在生殖隔离
D.19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使灰色桦尺蛾变成新物种——黑色桦尺蛾

现有甲、乙两物种的植株(均为二倍体纯种),其中甲种植株的光合作用能力高于乙种植株,但乙种植株很适宜在寒冷的条件下种植。若想培育出高产、耐寒的植株,有多种生物技术手段可以利用。下列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中可能不可行的是( )

A.先杂交得到的F1,再利用单倍体育种技术获得纯种的目标植株
B.将乙种植株耐寒基因导入到甲种植株的根尖细胞中,通过组织培养可培育出目标植株
C.利用人工诱变的方法处理乙种植株以获得满足要求的目标植株
D.诱导两种植株的细胞融合为一个细胞后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培育成幼苗

下列关于育种方法及其所利用的原理、采用的主要技术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诱变育种——基因重组——物理射线或化学诱变剂处理
B.多倍体育种——基因重组——秋水仙素处理
C.基因工程育种——基因突变——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D.单倍体植株培育——染色体变异——花药离体培养

下列关于育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普遍存在,可用于诱变育种
B.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产生新的基因型
C.三倍体植物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D.培养普通六倍体小麦花粉得到的个体是三倍体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