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图10中,甲、乙分别为两个海域的海水表层等温线示意图,箭头为洋流流向,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中的洋流为暖流 |
B.如果是太平洋,乙洋流是东澳大利亚暖流 |
C.甲图中的洋流一般位于大陆西部 |
D.甲洋流可能存在于北大西洋 |
读“2006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图9),完成21—22题。人口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是
A.西南区 | B.西北区 | C.南方区 | D.北方区 |
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差的区域是
A.北方区和南方区 | B.北方区和西南区 |
C.西北区和西南区 | D.西北区和南方区 |
读中国冬夏季风的进退与副热带高压脊的位置关系图,据此回答19-20题。6月份对应的曲线相对平直的原因是
A.雨带停滞 | B.冬季风势力强盛 |
C.受副热带高压脊控制 | D.受地形阻挡 |
关于锋面雨带位置与我国区域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雨带位于①时,华北平原干旱缺水 | B.雨带位于②时,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
C.雨带位于③时,渤海沿岸台风活跃 | D.雨带位于④时,东南沿海多沙尘天气 |
表1中序号①至⑥为我国六个省会城市。回答17—18题。影响①→②→③城市年均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 B.海陆位置 | C.太阳辐射 | D.人类活动 |
与④、⑤、⑥相对应的省会城市是
A.成都、武汉、杭州 | B.石家庄、合肥、昆明 |
C.郑州、西安、兰州 | D.郑州、长沙、广州 |
自2009年秋季至今,我国西南地区遭遇旱灾,局部地区遭遇百年一遇的严重旱灾。据图7回答15-16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特旱地区分布在云、贵、川三省 |
B.该区域旱情严重程度由北向南递减 |
C.此次旱灾是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形成的伏旱 |
D.降水持续偏少、气温偏高是导致旱灾的原因 |
中国气象局对此次旱灾进行了动态监测和预报,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①遥感②全球定位系统
③地理信息系统④数字地球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