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后30年,英、德、美三国在煤、钢、铁方面情况统计
年份 |
1870年 |
1900年 |
单 位 |
||||
项目 国家 |
煤 |
钢 |
铁 |
煤 |
钢 |
铁 |
|
英国 |
112 |
5.97 |
0.22 |
288.8 |
9.10 |
4.98 |
百 万 吨 |
德国 |
30.0 |
1.39 |
0.17 |
149.8 |
8.52 |
6.65 |
|
美国 |
36.7 |
1.69 |
0.07 |
244.7 |
14.01 |
10.36 |
材料二:各国19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例
国家 年代 |
英国 |
美国 |
德国 |
法国 |
1870年 |
32% |
23% |
13% |
10% |
19世纪80年代 |
18% |
31% |
16% |
7% |
材料三:英国在1870年和1913年在世界经济中的对比
|
1870年 |
1913年 |
英国在工业总产值所占的比重 |
31.8% |
14% |
英国在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
22% |
15% |
英国对殖民地的出口占的比重 |
25.6% |
37% |
英国在海外的投资额 |
14亿英镑 |
40亿英镑 |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反映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三表明英国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经济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
(4)上述材料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什么规律?并分析它带来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的执政官恺撒曾穿着丝袍出现在剧场中,轰动一时。后来,穿着中国的锦衣绣服,成为罗马上层社会的风尚。
材料二:
材料三: 2014年11月4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规划、发起设立丝路基金。……丝路基金将为沿线国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有关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凯撒的丝袍”是通过什么通道传入的?为开辟这一通道做出了最杰出贡献的人物是谁?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精神品质?
(2)请参照材料二地图将这条重要通道的起点A与终点B的地名填在方框内。
(3)经过这条通道,诞生于古印度的哪一种宗教传入我国?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我国设立丝路基金有什么现实意义?
2014年12月26日是伟大领袖毛泽东诞辰121周年。初二某班举办“走近伟人毛泽东”图片展,缅怀毛泽东同志的丰功伟绩。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帮助完成图中的解说词。
![]() |
图1场景发生在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部队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在________(地名)胜利会师,两支部队合编产生中国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
![]() |
(2)图2是毛泽东创作的一首革命史诗,它生动概括了_______(事件)的光辉战斗历程。如令人惊心动魄的飞夺________(桥名)。 |
![]() |
(3)图3场景发生在________(事件)期间,这是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在谈判桌上的一次惊心动魄的较量。 |
(4)回顾历史,在中华民族前途面临抉择时,伟人毛泽东一生的主要事迹给同学们的启示是什么?(2分) |
下面是历史活动小组学习中国近代史后制作的自我学习测评题,请结合图片所
反映的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请回答:
(1)请写出图1人物在“求富”口号下创办的民用企业一例。
(2)图3人物领导的一场伟大的革命运动是什么?这场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举一例)
(3)图4人物等高举哪两面旗帜,掀起新文化运动?
(4)依据这组图片的内在联系,如果请你在图2“?”处放一幅照片,你会选择哪个人物?
(5)请你为这组图片确定一个主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
材料二: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材料三: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4年12月13日上午,习近平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在南京大屠杀公祭地发表了讲话,哀乐声中,国旗缓缓下降。初中生们齐声动情诵读了《永久和平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夺我东三省”的局面发生在哪次事变后?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标志着什么?
(3) 请写出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4)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有什么现实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南京,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她亲眼见证了中国近代百年的兴衰荣辱。
材料一:1842年8月的一天,清政府的代表被迫来到停泊在南京江面的英国军舰上,在一份对中国极不平等的文件上无奈地签下名字。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从此开始。
材料二: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材料三:“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对中国极不平等的文件”指什么?(2分)它的签订给我国带来怎样严重的影响?(2分)
(2)材料二中“革命”发生在哪一年?(2分)根据材料二概括这场革命的主要功绩。
(3)材料三中描述的是解放战争中的什么战役?(2分)南京的解放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