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语段,完成小题。
猴子和芒果树
①从前有一座美丽的芒果园,园中结满成熟的果实。一群猴子从树上经过,看见芒果,就进入果园。它们摘下芒果,咬过几口便不耐烦地丢下,又去摘下一个。突然一只猴子尖叫起来,原来它被一块大石头打中了。猴子们回过头,发现园丁们正向它们扔石头。它们慌忙逃进附近的森林中,等园丁们离开,又立刻返回。但是它们刚刚开始吃芒果,石头便再次雨点般向它们打来。猴子们只得逃走。
②这样的情景一次又一次地再现,最后大多数猴子都受了伤。于是猴王召集众猴开会。“我受够了!”然后它接着说:“我们来自神猴哈努曼的高贵血统,竟然为了几个果子被打成这样,实在不成体统。你们有什么办法吗?”最聪明的一只猴子说:“我们应当拥有自己的芒果树,那样就能太太平平地吃果子。我听说芒果树来自芒果中的种子,人类把种子埋到地里,芒果树就会长出来。我们可以偷一只芒果,把种子埋到地里,种出我们自己的树。”
③猴子们一致认为这是个好主意,于是它们派出最灵活的一只猴子回到果园。它躲开园丁的几块石头,摘下一颗硕大的芒果,带着它奔回森林。猴子们挖了一个坑,放进种子,盖上土。然后它们围坐在坑的周围,目不转睛地盯着树坑,期待着树长出来。10分钟过去了,树仍没长出来,一些小猴子们坐不住了,偷偷地溜走。接着一些大猴子也溜走了。最后猴王喝道:“都回来!你们要去哪儿?”
“我们不想等下去了。果园里有那么多芒果可吃。”“你们不明白吗?吃别人的果子是没有前途的,我们必须有自己的树。我确信它很快会长出来。”
④于是猴子们等了整整一天,但是什么也没发生。第二天过去了,还是什么也没发生。“等这么长时间是不正常的!”一只猴子说,“把它挖出来,看看出了什么问题。”“耐心点。”猴王说。第三天过去了,还是什么也没发生。全体猴子一齐求猴王让它们把种子挖出来,看看发生了什么。最后猴王同意了,猴子们挖下去,种子露了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你们看见了,孩子们!”猴王说,“愿望不会一夜成真。我们有拥有一棵树的梦想,也有了种子,却没有实现梦想的耐心。”第③自然段中划线的“这”具体指什么?(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联系上下文,在第④自然段中空白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从第⑤自然段中划线的句子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骆驼寻宝记》中的骆驼瘸了一条腿,路途遥远艰险,可是单枪匹马的他依然“寻宝”成功,而本文中的一群猴子坐守一粒种子却不能成功,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5分)
那个孩子
曾经有个孩子,看不起自己的父母。父母都是很平常的工人,没有显赫的地位。小小的孩子总爱做梦,常常会梦见自己的父母是市长或是明星,孩子懊悔,为什么会生长在如此平凡的家庭呢?父母哪怕是医生或是老师也好啊。于是孩子很努力地读书,他知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果然,孩子考上了外地的一所名牌大学。
孩子早晨醒来,母亲和邻居正拉家常,嗓门很高,充满喜悦和激动,说孩子如何如何有出息。孩子很烦,他忽然感到这个家的狭窄,还有粗鲁。他心头火起,冲到厨房,大声对母亲说:“你怎么这么烦?”母亲炒菜的手一下子僵在那儿。孩子发过火以后又回到了房里。母亲一如往常地炒菜,但每一个动作都好像定格似的,说不出的滞重。这一刻,孩子很后悔自己对母亲的态度。但他是个沉默的孩子,从来不会说抱歉的话。
父母就要送孩子上火车去外地了。孩子本来不要父母送的,但或许是因为那一次他对母亲莫名其妙地发火以后,心里总有歉疚,便同意父母和他同去了。
父母好像得到恩赐一样,非常兴奋。但不敢把这种兴奋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只在边上听孩子和同学高谈阔论,不插一句嘴,生怕惹笑话,让孩子没面子。父亲承担了泡水的任务,这些同学的茶杯都是他给装满水的。他一趟趟地跑开水房。几个同学开始过意不去,后来就无所谓了。孩子本来也无所谓,但看到同学以略带轻慢的口气和父亲说话,就有些愤怒,有些酸,还有一些……大概是来自血缘的天然亲密,让他觉得自己受到侮辱似的。在下一个同学让父亲去开水房时,他坚决地冷冷地说:“你自己去。”那个同学怔了一怔。父亲看有些僵,忙说:“我来我来。”“不,让他去,他有手有脚,为什么不去?”孩子一点儿都不让步。那个同学便自己去了。在后来的旅程中,孩子还和同学一起打牌,父亲还为同学打开水,但这些同学变得很客气了。孩子好像第一次明白,同学对父亲的尊重来自他对父亲的尊重。望着相依相守的父母,他心里涌起了一股怜悯和抱歉,还有杂七杂八包含在一起的感情。
到了学校,父母很起劲儿地帮他报名找宿舍。他又觉得他们烦了,说了他们几句。他们也不回嘴,还是很起劲儿地跑前跑后。到了宿舍,父亲帮他挂帐子,把床量了又量,孩子觉得烦,还有些害羞,好像他是不懂事的小孩子似的。母亲说:“这床没有护栏,你晚上会不会摔下来啊?”他觉得这个问题很可笑,便不回答。母亲又说:“你翻身小心些啊,你小时候曾经从床上滚下来过,把我吓死了。不过你嘴馋,看见手里还捏着吃的,便哭都不哭了。”孩子那一刻心变得很软,他想在他那样小的时候,必定很依恋父母,会笑着往父母怀里钻,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嫌这嫌那的。他的父母那时必定还很年轻,有乌黑的头发和活泼的笑。他看了看母亲掺着银丝的头发,心更加软了。便说:“我会当心的,我不会掉下来的。”母亲好像就等他这句话似的,神情一下子放松了。
孩子让他父母去招待所住。父母嫌贵,说不远的一个地下室很便宜,才4块钱一张床。孩子一定要他们去住招待所。最后发了火,他们才很不情愿地去住了。
第二天母亲告诉孩子,招待所有热水洗澡。“我和你爸洗得很舒服。好久没洗过这么舒服的澡了。”母亲的表情很舒畅。父亲却很紧张地告诉孩子,说其他学生家长说,食堂饭菜很差,“你千万不要省啊!”父亲说,“人是铁饭是钢,你吃不惯就到外面去吃,不要心疼钱,知道吧?”孩子答应了,父母就有些放心有些不放心地乘火车回去了。
晚上,孩子无论如何睡不着。他想洗了一个热水澡便如此快活的母亲,想殷殷关照他的父亲。孩子的家庭条件不太好,父母平时都很节俭。他们是那样平常,但是这世上最爱他的就是这两个人,贴心贴肺地爱他,甚至忍受他的不耐烦、冷淡。他想像、崇拜明星啊,市长啊,甚至医生啊、工程师啊,他在他们眼里什么都不是。但他小人物的父母,那般那般地爱他,爱得那样深。孩子又哭了,哭得好伤心。
后来,孩子长大了,工作了,有了一点成绩。他知道,他的这些成绩一半是给父母的,让父母可以骄傲。但孩子表面上对父母还是淡淡的,偶尔的关心也是粗着嗓门,但心里却很爱很爱他的父母。那种爱,或许与生俱来藏在心底,只是那个夏日方才浮出水面。
那个孩子是他,是你,是我。选文形象地描写了孩子成长的过程。请根据主要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母亲嗓门很高地和邻居说话时,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给同学倒水受到轻慢时,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孩子体会到父母的关爱,心软了;
父母殷殷关照乘车回去后,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文中父母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母亲一如既往地炒菜,但每一个动作都好像定格似的,说不出的滞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母亲的表情很舒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表现手法独特,虽然通篇都以孩子的视角叙写故事,但结尾却说:“那个孩子是他,是你,是我。”如果将这句话改为“那个孩子是我”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文中孩子的情感经历中,你一定明白了许多道理。请把你的理解和感悟简要地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
①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达尔文把这一行为称作“最独特和最具人类特征的表情”。达尔文早在研究进化论时就已注意到这个问题了。他发现,不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人,在感到难为情时都会面红耳赤,而包括一些灵长类在内的高级动物却不会出现脸红。达尔文解释不了这种奇怪的现象。著名生物学家、美国埃默里大学的弗朗斯·德瓦尔教授也把脸红描述为“进化史上最大的鸿沟”之一。他说:“我们是唯一在尴尬情境下或者谎言被揭穿时脸会变红的灵长类动物。”可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这种表达内心情感的信号呢?
②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脸红是由人的大脑决定的。当遇到特殊刺激时,人们通过眼睛、耳朵等感受器官把刺激信号传给大脑皮质,而大脑皮质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刺激肾上腺,而肾上腺受到刺激,就会分泌出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在体内由酪氨酸转变而来,它的作用的特点是,少量分泌时能够使血管扩张,尤其引起脸部的皮下小血管扩张;可是大量分泌肾上腺素的时候,反而会使血管收缩。当外界刺激比如害羞等信号传入大脑的时候会分泌少量肾上腺素,就引起面部血管扩张,血流增加,血的颜色是红的,所以容易引起心理性脸红。
③科学家认为,如果用“险恶、野蛮和无礼”来描述人类早期社会是正确的话,那么冒犯是可能导致暴力冲突的。结果,人类就发展出了表达歉意的方法,以告诉别人他们为自己所做的事而感到后悔。
④想想你们家那条狗的表现,当它在你的院子里刨坑被你发现时,它就在地上打滚。你的狗躺在地上向你展示它的肚子,告诉你它不想在此时挑战你的愤怒——这是痛悔的表示。对大多数人来说,很难对一条在地上翻滚的狗继续保持愤怒。与此类似,脸红可能是人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而懊悔的标志。通过脸红,我们可以告诉别人我们认识到了自己做得不对,我们正为此付出代价。而此时看到我们脸红的人则可以了解我们在那一刻所经历的不快感受,脸红也许就是我们对所犯错误表示歉意的身体语言。
⑤当然,对人类来说,语言才是最主要的交流方式。但是语言是受意识控制的,可以进行欺骗,而不受意识控制的脸红却能透露真实的想法。这些想法有时是你想用语言掩饰的。脸红发出的信号有时甚至比语言还要准确。脸红会让人们的撒谎变得困难。因此脸红使人类保持诚实可信,促使 群体更团结。
⑥在哺乳动物中,只有灵长类具有三色视觉,能够看到由三原色组成的彩色世界,其他哺乳动物都是色盲。如牛、羊、马、狗、猫等,几乎不会分辨颜色,反映到它们眼睛里的色彩,只有黑、白、灰3种颜色,如同我们看黑白电视一样单调。感 谢造物主让人类有一双最敏感的眼睛,也只有这双眼睛才能捕捉到脸红的信息。
(节选自《课外阅读》)请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本文说明了什么样的事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划线的句子运用设问,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引 出下文说明内容。 |
B.人类需要脸红这种表达内心情感的信号,可能是为了告诉别人自己正因错误行为而懊悔,以 避免冒犯可能导致的暴力冲突,从而促使人类讲诚信,更团结。 |
C.第④段“对大多数人来说,很难对一条在地上翻滚的狗继续保持愤怒”中的“ 大多数”从范围上对对象加以限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
D.脸红和语言相比,不受意识控制的脸红更能传递人类的真情实感,脸红发出的信号比语言要更准确。 |
第⑥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结合文段内容,说说它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而懊悔时往往会脸红,但也有犯了错误却不脸红的情况出现,请从生活中举出一例,运用文中的科学原理,简要探究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瞄 准
⑴他躬着腰,低着头,蹑手蹑脚,向芦苇深处走去。
⑵除了轻微的声音,空气中四处都是翅膀的振动声,他熟悉这些声音,清脆,干净,温暖,像丝绸从指间划过。他是这一带有名的猎手,空中的鸟儿,即使飞得再高,也难逃他百发百中的猎枪。子弹呼啸而出,天空中旋即有一团黑影应声而落,从无意外。
⑶他找到一块稍高一点的干地,蹲伏下来。望过去,不远处就是江滩,鸟儿们此刻都在那儿戏水,觅食,打盹,或者互相梳理羽毛。午后的阳光,将江滩上的鸟儿们,晒得暖洋洋。他的目光,在鸟堆里逡巡。
⑷最多的是野鸭,好看的绿头鸭,调皮的翘鼻麻鸭,贪吃的斑鹳嘴鸭,还有叫声响亮的瑟嘴鸭,他认得它们,就像熟悉的邻居。此外,还有几只大雁,悠闲地踱着方步,甚至还有几只色彩斑斓的黄鹂鸟。他的目光从它们身上掠过。这些,都不是他今天的目标。
⑸他继续在江滩上搜寻。它们应该就在这儿啊。突然,他的眼睛一亮。在一撮芦苇边,他看到了几个细细高高的身影,没错,就是它们。热血一下子涌了上来。他揉揉眼睛,确认就是它们。一二三,四,对,果然是四只。它们埋头在江滩上觅食,对他浑然不觉。他一只只看过去,真是太美了,身上是白色的羽毛,翅膀却是黑色的,展开来,就像一幅黑白水墨画。没错,就是它们,东方白颧,整个地球上不足三千只,它们比白金还珍贵啊。
⑹他将目光,缓缓地从它们身上收回。熟练地从背上卸下猎枪,擦擦枪管,推上子弹,然后,装上消音器。
⑺他端起猎枪,瞄准。十字准星,从江滩上划过。一只鸟,又一只鸟。准星所及,无不打个寒战,似乎它们能够感受到来自芦苇中的枪管冷冰冰的力量。
⑻枪口在那群东方白颧的身上停了下来。一只东方白颧,又一只东方白颧。他犹豫着,不知道瞄准哪一只。最后,他的目光和枪口,同时落在了最后一只东方白颧身上,它一会低头觅食,一会警觉地抬起头,它看起来比另外几只东方白颧显得紧张。
⑼他把枪口向空中抬抬,那将是鸟儿振翅飞起来时的高度。这也是他瞄准的鸟儿最后能够飞起的高度。做完这一切,他长吸一口气,然后,拣起一块土疙瘩,向江滩扔去。
⑽鸟儿都惊恐地飞了起来,那只他瞄准的东方白颧,也拼命地扇动翅膀,向前奔跑,企图飞起来。它细长的腿上,缀着一件东西。这使它奔跑起来,很别扭,也很困难。他看清楚了,那是一只金属鸟夹。它的生命力可真强啊,被铁夹夹上后,它竟然能拖着鸟夹,逃开了。在其他鸟儿惊慌的呼叫声中,它终于也飞了起来。高空,那才是它们自由的家园。
⑾他沉着地,缓缓地抬起枪,枪管移动的速度,与它向上升腾的速度,完美地一致。另外三只东方白颧在空中盘旋,等待着它们的伙伴。它吃力地飞向它们。他再一次瞄准,然后,右手食指轻轻地扣动扳机。
⑿“砰——”子弹划破空气,如丝绸破裂。
⒀东方白颧一个趔趄。
⒁打中了!一个黑影,从半空坠落。正是那只金属鸟夹。子弹将鸟夹与东方白颧的脚的连线,击断了。
⒂东方白颧,鸣叫着,向天空飞去。它的细长的双腿,有力振动的翅膀,在空中,划出优美的曲线。
⒃他收起枪,仰视天空。多么蓝的天啊。(选自《扬子晚报》有改动)本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加以语言概括。
文章在第⑵段交代“他”神准的枪法有何作用?
猎人为捕杀东方白鹳做了周密准备,但“他”最后为什么又放走已经瞄准的这只东方白鹳呢?从中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人呢?
文章最后两段分别表现了猎人和作者怎样的情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小题。
你一定会听见的
桂文亚
你听过蒲公英梳头的声音吗?蒲公英有一蓬金黄色的头发,当起风的时候,头发互相轻触着,像磨砂纸那样沙沙地一阵细响,转眼间,她的头发,全被风儿梳掉了!
你听过80只蚂蚁小跑步的声音吗?那一天,蚂蚁们排列在红红的枫叶上准备做体操,“噗”,一粒小酸果从头顶落下,“不好,炸弹来啦!”顷刻间,它们全逃散了!
你听过雪花飘落的声音吗?一个宁静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从天上轻轻地、轻轻地飘下,飘啊飘,飘落在路边一盏孤灯的面颊上,微微地一阵暖意,小雪花满足而温柔地融化了……
如果你问,这都是想象的声音吗?我怎么听不出来呢?那么我再说清楚一点吧:
你总听过风吹的声音吧?当微风吹过柳梢,当清风拂过明月,当狂风扫过巨浪,当台风横越山岭,你总听到些什么吧?
你总听过动物的声音吧?当小狗忙着啃骨头,小金鱼用尾巴拨水,金丝雀在窗沿唱歌,当两只老猫在墙头吵架,三只芦花鸡在啄米吃,你总听到些什么吧?打从你初生那一刻哇哇大哭咯咯傻笑起,你就在听,就不得不听。你学着听奶奶摇摇篮的声音,妈妈冲奶粉的声音,爸爸打喷嚏的声音;学着听开门、关灯、上楼梯、电话铃的响声,还有弟弟被打屁股的声音。这些,随时在你身边发出的响声,你怎么会听不见呢?
你当然知道,声音就是物体震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发出的声音,而每一种声响,每一种声音,都代表了不同的意思。从声音里,人学会了分辨、感受各种喜怒哀乐,也吸收了知识。愉快动听的声音,带给我们快乐;嘈杂无聊的声音,也同样使人痛苦。在声音里,我们逐渐成长。
人有耳朵,听八方,加上眼睛,观四方。用心听,用心看,也用心想,构成了一个丰富奇妙的世界。
可是,说也奇怪,当一个人长期习惯了一种声音或者潜意识里抗拒某种声音的时候,这些竟然也会不知不觉地消失。例如,马路上急驰而过的汽车声,隔壁工厂轰隆隆的马达声,老奶奶唠唠叨叨的抱怨声,久而久之,左耳进右耳出,人,开始了声音的“过滤”。聪明的人,知道什么时候该听,什么时候不该听,这是因为他在“听”的成长过程里,学会了选择和思考。他听进心里的声音,不仅“好听”,也是“有益的”——这些声音,充实了他的生活,使他得到很多乐趣。
可是对一个不用心听又没有兴趣听的人来说呢?久而久之,就成了“没有感觉”的人。当大家说“好”的时候,他盲目地跟着鼓掌;大家批评的时候,他也跟着摇头。鸟叫虫鸣,只是一种“声音”,即使美妙的音乐,也只不过是几种乐器的组合。想想看,如果一个“充耳不闻”的人,对外界的一切已经无动于衷,必然也是一个“视而不见”的人了。当一个人丧失了接收“世界声音”的能力,他不就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吗?下列选项中,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要学会倾听大自然里各种美妙的声音。 |
B.声音伴随着我们逐渐成长。 |
C.生活中存在着丰富多彩、奇妙无穷的声音。 |
D.用心听,也用心想,会充实生活、获得乐趣。 |
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选文前三段列举了三种声音,化表面的“无声”为实际的“有声”,收到了“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效果。 |
B.聪明的人,知道什么时候该听,什么时候不该听,学会有选择性地听,才称得上善于用耳。 |
C.当一个人对外界的一切都无动于衷,封闭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他就会变成一个“没有感觉”的人。 |
D.“全被风儿梳掉了!”“不好,炸弹来啦!”“小雪花满足而温柔地融化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人的情态动作,语言活泼、风趣、优美、形象。 |
下列说法中,与选文思想不相符的一项是()
A.一个三岁的小女孩学拉小提琴,孩子年幼,精力不易集中。老师教育她“用心听”,孩子满脸狐疑,稚气地问道:“老师,人是用耳朵听声音的,用心听怎么能听得见呢?”老师意味深长地说:“孩子,用心听,你一定会听见的!” |
B.美国作家海伦·凯勒,自幼失明,但她说:“淅淅沥沥的雨下,有母亲撑起的伞;冷冷清清的深夜,有父亲守候的路,有爱我的人创造的世界……没有这学会了倾听的心,这将会是五官五感永远无法涉及的禁地。 |
C.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听罢《二泉映月》,曾被感动得潸然泪下,一方面是由于阿炳创作的乐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小泽征尔是用心灵去听音乐,才听出凡人无法听出的高一层的境界。 |
D.歌手杨光,8个月就因为病而双目失明,直到现在,他的头脑里没有任何颜色的概念,但他很有音乐天赋,父母就把他这一特长发展和发挥到极致,找准了发展的方向,从而成功地登上了《星光大道》的舞台。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做人与处世
①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尤其是家庭关系;第三,内心思想与外在行为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很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
②人本来也是属于大自然范畴的。但是,人自从变成了“万物之灵”以后,就同大自然闹起独立来,有 时竟成了大自然的对立面。人类的衣食住行所有的资料都取自大自然,我们向大自然索取是不可避免的。关 键是怎样去索取?索取手段不出两途:一用和平手段,一用强制手段。我个人认为,东西文化之分野,就在 这里。西方对待大自然的基本态度或指导思想是“征服自然”。结果呢,从表面上看上去,西方人是胜利了, 大自然真的被他们征服了。自从西方产业革命以后,西方人屡创奇迹。大至宇宙飞船,小至原子,无一不出 自西方征服者"之手。
③然而,大自然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它是能报复的,它是能惩罚的。报复或惩罚的结果,人皆见之,比 如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物种灭绝,人口爆炸,资源匮乏,新疾病产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弊端中哪一项不解决都能影响人类生存的前途。
④东方对待大自然的态度是“天人合一”。宋代张载说得最简明扼要:“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与" 的意思是伙伴。我们把大自然看作伙伴。可惜我们的行为没能跟上。在某种程度上,也采取了 “征服自然” 的办法,结果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
⑤至于人与人的关系,我的想法是: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人,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 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对待坏人,则另当别论。忍者,相互容忍也。日子久了,难免有点磕磕碰碰。在这时候,头脑清醒的一方应该能够容忍。如果双方都不冷静,必致因 小失大,后果不堪设想。唐朝张公艺⑴的“百忍”是历史上有名的例子。
⑥至于内心思想与外在行为的关系,则是个人修养与选择的问题。当私心杂念占据心灵,人往往身不由己,说违心的话,做违心的事,表面上得到了利益,内心却矛盾痛苦。解之之方,唯有消灭私心,学习诸葛 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听从内心的召唤,做本真的人,方能获得内心的平静,俯仰无愧于天地。
(选自《季羡林随想录(十一)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注】[1]张公艺生于578年,卒于676年。其家自北齐至唐朝九代人未曾分家,家庭和睦,世人誉称“九世同 堂”。唐高宗问他治家要诀,他书写了 一百个“忍”字。后人为其修建“百忍堂”,以示纪念。全文的论证结构式 ,详写的内容是。
作者认为“一个人活在世上,应该处理好三个关系”,这三个关系应该怎样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在论述“人与自然”的关系时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试举一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第⑤段后补写一句话,阐明张公艺的事例与观点之间的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