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欲探究某矿石可能是由FeCO3、SiO2、Al2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探究过程如下图所示。已知:碳酸不能溶解Al(OH)3沉淀。

(1)Si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性:H2CO3>H2SiO3
b.结合质子的能力:CO32->AlO2->HCO3-
c.稳定性:H2O>CH4>SiH4
d.离子半径:O2<Al3+
(3)该矿石的组成是     ,滤渣和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该矿石和1 mol L1HN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工业上依据上述实验原理处理该矿石,将反应池逸出的气体与一定量的O2混合循环通入反应池中,目的是     ;若处理该矿石2.36×103 kg,得到滤渣1.2×103 kg,理论上至少需要1 mol L1 HNO3的体积为     L。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自2010年8月7日,甘肃省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后,各地的救援物资远远不断运往灾区。下图为地方捐助的一种国家准字号补铁补血用药——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其主要成分是绿矾——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
Ⅰ、某校课外活动小组为测定该补血剂中铁元素的含量特设计实验步骤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中加入过量H2O2的目的是
(2)步骤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步骤④中一系列处理的操作步骤是:过滤、、灼烧、冷却、称量。
(4)若实验无损耗,则每片补血剂含铁元素的质量为g(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5)该小组有些同学认为用KMnO4溶液滴定也能进行铁元素含量的测定(5Fe2+MnO+8H===5Fe3++Mn2+4H2O)。某同学设计的下列滴定方式中,最合理的是(夹持部分略去)(填字母序号)。

Ⅱ、灾难过后,灾区的饮用水变得非常的浑浊,不能饮用。因此对污染的饮用水的处理成了非常重要的事,其中处理的方法有很多:
(1)可以用适量绿矾和氯气一起作用于污染的自来水,而起到较好的净水效果;理由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绿矾和氯气的混合使用对酸性废水中的悬浮物处理效果较差,其原因是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将一定量的铁与浓硫酸加热时,观察到铁完全溶解,并产生大量气体。为此,他们设计了如下装置验证所产生的气体。

(1)填写装置的作用:B ,C,G
(2)先点燃处酒精灯(填“A”或“E”),点燃E处酒精灯前一步操作
(3)证明有SO2生成的现象是
(4)反应后A的溶液中含有Fe3+和Fe2+,检验其中的Fe2+的方法是

现有S2-、SO32-、NH4+、Al3+、HPO42-、Na+、SO42-、AlO2-、Fe3+、HCO3-、Cl-等离子,请按要求填空:
(1)在水溶液中,该离子水解呈碱性的是
(2)在水溶液中,该离子水解呈酸性的是
(3)既能在酸性较强的溶液里大量存在,又能在碱性较强的溶液里大量存在的离子有
(4)既不能在酸性较强的溶液里大量存在,又不能在碱性较强的溶液里大量存在的离子有

某烧碱溶液中含有少量杂质(不与盐酸反应),现用中和滴定测定其浓度。

(1)滴定
①用______式滴定管盛装0.1000 mol/L盐酸标准液,锥形瓶中装有25.00mL待测烧碱溶液。上图表示某次滴定时50 mL滴定管中前后液面的位置。请将用去的标准盐酸的体积填入②表空格中。
②有关数据记录如下:

滴定序号
待测液体积(mL)
所消耗盐酸标准液的体积(mL)
滴定前
滴定后
消耗的体积
1
25.00
0.50
25.95
25.45
2
25.00
0.30、


3
25.00
6.00
31.55
25.55

(2)根据所给数据,计算出烧碱样品的物质的量浓度(注意保留合适的有效数字)。
c(NaOH) = _____________。
(3)读数时,若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则会使最终测定结果_________。(填“无影响”、“偏高”、“偏低”)

(8分)
(1)向Na2CO3的浓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直到不再生成CO2气体为止,则在此过程中,溶液的c(HCO)变化趋势可能是:①逐渐减小;②逐渐增大;③先逐渐增大,而后减小④先逐渐减小,而后增大。4种趋势中可能的是________。
(2)pH相同的HCl溶液、H2SO4溶液、CH3COOH溶液各100 mL。
①3种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________。
②分别用0.1 mol·L1的NaOH溶液中和,其中消耗NaOH溶液最多的是________。
③与等量的锌粉反应,反应开始时,反应速率________。

A.HCl最快 B.H2SO4最快
C.CH3COOH最快 D.一样快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